上周人民币大幅度下跌了692点,但想不到这个周一人民币却突然间大涨了500点。
在去美元化方面,人民币的支付份额居然还没达到美元份额的10%,但令人意外的却是一直被美元深度影响的Swift发起了反击,或许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助攻。
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上周美联储会议之后,从鲍威尔的表态中还很难判断未来的具体降息时间点,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判从乐观转为悲观,导致了美元指数的上涨,许多非美货币出现了下跌。
人民币兑美元的离岸汇率也因此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整个星期下跌了692点。
不过本周一人民币的离岸汇率突然出现了大幅度的反弹。盘中交易时间段里,一度从7.2819涨至7.2326,更大涨幅接近500点,而这一波突然的上涨是在北京时间8:29~10:40之间完成的。
虽然随后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是周二人民币继续呈现升值状态。
由此看来,美元仅仅靠维持高利率想保持强势已经越来越难。我们在此前的分析中也多次指出,两国之间的汇率对比,实际上就是对两国货币的需求程度的对比,而归根结底是对两国经济力量的对比。
由于中美经济分水岭现象越来越明显,未来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美国的经济在去年的第三季度到达了更高点,现在已经明显的处于下跌。前段时间亚特兰大联储预测,今年一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长环比年率为3.2%,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出炉,目前预测值不得不调低至2.3%,不排除未来还会进一步的调低。
今年初中国定下全年的经济增长目标5%的时候,大部分分析师认为完成这一个目标难度不大,偏向于保守,也就是说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很有可能超过去年的5.2%。
对于很多人来说,除了关心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之外,更关心的是人民币的国际支付份额。
从Swift提供的数据来看,最近几个月,我们的国际支付份额都已经稳定的超过了日元,成为了全球第四。
不过也有人从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美元的全球支付份额相比,人民币的份额还不足美元的1/10。
在2月份的数据中,人民币的占比是4.51%,但美元的占比居然超过了46%。另外欧元的占比达到了23%,也就是说欧美两大货币加起来垄断了70%的结算份额。
但真相并不像以上数据那么悲观,原因就在于Swift的数据水分非常的大,并不代表全球支付的真实情况。
在2018年,美国的主导之下,Swift切断了与伊朗银行业的联系。在2022年2月,又切断了与俄罗斯主要银行的联系。
所以美元的份额提升实际上是把一些非美元的结算剔除在外,在一个减小的基数里,美元的占比自然增加了。
在去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经有超过30个结算体系可以绕开美元,很显然这些结算体系的数据并不反映在swift里。
现在Swift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被迫开始对自己进行变革,希望减少美元对其的控制力,对美元最强有力的反击估计是这一个体系正在研发和推进的全球央行数字货币互联平台。
如果大家都不跟美元玩了,美元即使在swift里占比100%,又有什么意义呢?
PS:既然看到了这里,请您给本文“点赞”,感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