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未雨绸缪
之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前的十年间,各方面的反应都十分有意思。
*** 人先前是替希特勒着急,生怕希特勒不能把犹太人完全灭掉。
而实在来讲,希特勒也确实在屠杀犹太人方面做到了极致,他对犹太人的仇恨是刻骨铭心,希特勒他爹就是个反犹分子,这一家子堪称是祖传反犹。
其实,到了二战后期,相对于能否赢得战争,希特勒更关心能否彻底灭绝犹太人,从实际状况来看,德军攻城略地之后,之一件事就是屠杀占领区的犹太人。而在后来败退的时候,也是边退边杀犹太人。
更疯狂的是,在德军大势已去,战败逃跑的时候,仍然是边跑边杀犹太人。
最近的二战电影《波斯语课》描述了这一点,战败的德军逃跑之前,一边烧文件,一边杀犹太人。这种玩命般地执着,着实令人费解。
事实上,直到现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动机,仍然是个谜。(抢夺财物和种族仇恨,理由都不够充分)
可终究,犹太人还是从全球的各个角落,豁出命去,回到了巴勒斯坦地区,回到了两千年前故国的土地。
*** 人终于是失望了,因此,他们开始厉兵秣马,准备自己动手,完成纳粹未竟的事业。
可犹太人呢,虽然过去一千多年间,死在 *** 人刀下的亡魂不计其数,但是,犹太人却从未真正把 *** 人放在眼里,这种对 *** 人的蔑视,是刻在骨子里的。
之一拨犹太复国主义者,有人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 人就是些劈柴挑水的人,我们回到巴勒斯坦地区,甚至不用撵走他们,他们可以为犹太人提供非常有用的服务。
你看这话说的,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可同一时间,犹太的战略家们,并没有完全忽略 *** 人,他们早在复国的十多年前,就已经预判了未来一旦复国,必有一战。而且,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些战略要地,埋下了伏兵。
这一点做的可谓是神鬼不觉。
但是,这个伏兵可不是几千或者几万大军,而是由几十人,或者几百人组成的小规模军事组织。
这种组织叫做“基布兹”。
基布兹,类似于古希腊的斯巴达文明,是一种用集体生活培养人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用高强度训练培养勇猛的战斗精神的,军事贵族制度。
同时又有点像苏联搞的集体农庄,在这个组织中,军事和农业并重,一边正常生活,一边等待战事来临。
之所以要搞一搞农业,还因为此时的地盘并不属于犹太人,土耳其和英国先后在此驻军,故而低眉顺眼是时势所需。
你可能会问,这种小队伍,在大规模战役面前,有什么卵用?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张平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一次典型的基布兹战役。
之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948年6月初,埃及一支偏军沿着地中海沿岸北上,大军行至一处叫做尼格巴的战略要地,遭遇了一支基布兹人马,他们已在此处等候敌军十年了。
埃及人一看,心中暗暗纳闷:嗯?前方一群农夫拦路,是何道理?
当是时,埃及这支部队包括一个步兵营,一个坦克连,一个装甲连,另外配备有3门野战炮和空中火力支援。
而前面横刀立马,拦住去路的基布兹农夫们,一共是70人,其中包括10名女兵。
犹太人难道是疯了吗?
其实,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国防军也料到了这一点,他们担心这70人远远不够,于是在接到埃军北上的军情后,火速向尼格巴派出了援军。又派了,70人。
两方面军这一会师,组成了140人的防御小部队,或者叫防御小分队更合适。
这支小分队,有80支步枪,8挺机枪,200颗手榴弹,5门迫击炮。
埃及人一瞧,哟,来了一支盒饭小分队,大家吧嗒吧嗒嘴,都笑了,原本肃杀的战场之上,顿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声未落,就听一声炮响,战斗打响。
犹太小分队的指挥官代号为“约押”,取自古以色列大卫王手下的约押将军。约押指挥官在开战前两个月,在尼格巴挖了大量的战壕,把整个尼格巴建成了一个钢铁堡垒。
尼格巴战壕
可即便如此,刚一开战,约押就死在了埃军的飞机轰炸之下。双方随即进入了惨烈的尼格巴攻防战。
这场战斗,一直从6月份,打到7月份,这完全超出了埃及人的预料。
最后,埃及人凭借优势兵力,以及猛烈的炮火,完全包围了基布兹,可这跨越尼格巴的最后一步,却无论如何都迈不过去,始终被阻截在防御阵地的50米开外。
他强由他强,明月照大川。
埃及人终于崩溃了,而后一怒之下, 调转马头,撤离尼格巴。
是役,埃及人伤亡400余人,基布兹伤亡40人。
02 之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之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要说这时候的力量对比, *** 军团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双方信念不同, *** 人就好像捕猎者,犹太人就好像猎物。
一个是要赶尽杀绝,一个是要绝地求生。
战斗一开始,阿卜杜拉国王的 *** 军团就占领了耶路撒冷老城,犹太人被迫撤退,同时,平民定居点也全部撤离。
对于以色列来说,战斗格外艰难,你想南部的尼格巴要地,竟然只有140人防守,可见形势多么被动。
到了6月11日,以色列觉得实在难以招架,灵机一动,把手一抬,叫了个暂停,联合国点点头,吹了吹口哨:停火一个月。
而 *** 人竟然就答应了,虽说 *** 人也打得格外艰难,但是,明显以色列已是强弩之末,从战术角度来讲,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绝佳战机。
没办法, *** 人觉得很有必要休息一下,等攒足了劲儿,再收拾犹太人也不为迟晚。应该说,趁着停火期间, *** 人大大增加了装备和军队。
以色列当然也不能闲着,苏联通过捷克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重武器,而法国虽然对犹太人没有好感,可是当时正和英国闹别扭,因此为了恶心英国人,法国也开始支援以色列。
这双方的装备一旦达到平衡,就显示出了军队素质的重要性。
7月9日,烽烟再起,犹太人几乎是摧枯拉朽,攻城略地,拿下了莱姆来,拿撒勒(耶稣的故乡)等地,占领了大片联合国决议之外的领土。
*** 人哭丧着脸,请求停火。
但是到了10月中旬,犹太人再次出击,夺取贝尔谢巴等地,同时,以色列军队是越打越多,全世界的犹太人纷纷回国,参加战斗。
*** 人傻眼了,不对劲儿啊,不是说好的由我们来灭掉犹太人吗,这剧情不对啊。
终于,1949年1月12日,在各方势力的斡旋之下,阿以双方暂时签订停战协议。
战争使得巴勒斯坦地区的65万 *** 人沦为难民,你可能会问,怎么老是听说 *** 难民,却从来没听过以色列难民呢?
是啊,原本 *** 人的地盘上也有大量犹太人,数量超过50万,这帮人去哪儿了?
这个说起来非常尴尬,战争打响,大量犹太人返回以色列,以色列拿出仅次于国防预算的资金,来安置犹太难民,甚至出动大量航班和货轮出国,去接流浪的犹太人回国。
而 *** 世界的操作,可谓深不可测,他们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把自己同宗同源的同胞塞进了难民营。
埃及首都开罗的广播里面始终在宣传:
难民是我们斗争的基石,是 *** 民族的武器。
简而言之,难民沦为了 *** 品种的韭菜。
实则,我们大胆揣测, *** 平民逃离巴勒斯坦地区,最终沦为难民,是 *** 国家和犹太人共同策划的结果。
这话怎么讲?
在以色列人复国之前,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不到10万,而 *** 人在六七十万以上。
随着犹太人不断返回巴勒斯坦地区,两个民族之间常常会爆发冲突。
那么,你猜一猜,冲突之中,是谁更容易主动挑起纷争呢?是流浪两千年,一向逆来顺受的犹太人呢,还是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 *** 人呢?
答案显而易见。
在随时遭遇灭顶之灾的压力之下,从1910年起,基布兹开始逐步建立,各种犹太人的反抗武装也逐步成立,开始向 *** 人展开血腥报复。
到了1948年,耶路撒冷附近有个亚辛村,居住的基本都是 *** 人,他们与附近的犹太人据点签署了互不侵犯协议。
可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武装分子,就把两个犹太人据点给摧毁了。
这可正中犹太狂热复国主义者的下怀,要解心头恨,拔剑斩仇人。
贝京领导的伊尔贡和犹太武装斯特恩帮,打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要给 *** 人一点color see see。
于是,一百多人组成的武装小分队开始向亚辛村进发。
要说明的是,这小分队的前面,还有一辆装了广播的车辆,广播里面宣扬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之类的政策,这是要给对方投降的机会。
哪知好死不死,这广播车的司机,也不知是醉驾还是酒驾,开着车就冲下了山头,掉进了沟里。
这场交通事故带来了惨痛的后果。
导致 *** 直面前来进犯的犹太人,双反爆发激烈冲突,据偷偷尾随的犹太复国军密探回报,说是伊尔贡武装人员行刑式枪杀了23个 *** 人。(复国军和伊尔贡分属不同派别)
而 *** 人中的目击者则怒称,犹太人其实杀害了93个 *** 人。
到了后来,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消息又称,犹太人杀害了253个 *** 老弱妇孺,代号亚辛村大屠杀。
总之,不论真实情况如何,犹太人想要的广告效应达到了, *** 平民都吓着了,他们想到了历史上 *** 人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了,犹太人一定是前来报仇来了。于是,拖家带口,连夜逃离。
而 *** 国家也添油加醋,在电台和广播中不断呐喊,快逃啊,犹太人杀你们来了。
结果,六十多万 *** 平民,流离失所,此后,由此导致的恐怖袭击接连不断。
03 战争与和平的交替轮回
1951年,对以色列相对温和的 *** 盟主,阿卜杜拉国王遇刺身亡。
随后军人出身的纳赛尔,在埃及掌权,他自封 *** 世界的领袖,起誓发愿,要第二次把犹太人送进集中营。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苏联人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是上了犹太人的当了,转而开始支持 *** 世界,携整个华约组织,向 *** 提供大量现代化武器。
纳赛尔此人,热衷于拉人建群,很喜欢当群主,他首先邀请了约旦,随后知会了叙利亚,最后又把伊拉克拉进了“灭犹者联盟”。
除了建群,纳赛尔还很有军事谋略,他号召大家四面封锁以色列,堵住以色列的出海口,禁止以色列商船通行,慢慢箍死犹太人。
这就等于扼住了以色列的咽喉,正当纳赛尔美滋滋打算走下一步棋的时候,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突然发动闪电袭击,直接突破包围圈,空降伞兵,并很快占领埃及的西奈半岛全境,拿下了加沙地带,打通了去往亚喀巴的出海口。(有英法助力)
一番操作迅雷不及掩耳,纳赛尔目瞪口呆。
最终联合国把脸一沉,说西奈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埃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呵斥以色列撤军。
犹太人说,撤兵可以,但是西奈半岛不能再有军事力量。
纳赛尔点头好似鸡唊碎米:行行行,让联合国接管。
这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纳赛尔痛定思痛,他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认为之所以败给以色列,这都是准备不充分所致,于是他卧薪尝胆,练兵十年,打算一雪前耻。
终于,到了1967年5月15日,重新武装的纳赛尔意气奋发,卷土重来,他亲率10万大军和一支装甲部队,挺近西奈,冲着联合国部队挥挥手:起开,起开。
你想维和部队,不是用来打仗的,真就乖乖撤离了。
而后,纳赛尔在群里边说:各单位注意,我已经部署10万大军,同时战机如云,坦克如雨,消灭以色列,在此一举。
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一听,马上回复:收到,收到。
这一来,局势骤然紧张, *** 世界人人憋足了一口气,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6月5日,早已心知肚明的犹太人一瞧,心说,怎么还不动手?那我先来。
于是,这一日,以色列战机倾巢而出,避过了敌方的雷达,从早上到晚上,接连对 *** 人的机场发起四波毁灭性打击。
*** 人的战机都没来得及起飞,几乎被悉数摧毁在地面,埃及95%的飞机在恐袭中,瞬间成了废铁,整个 *** 世界的空军力量陷入瘫痪,心疼的人直嘬牙花子。
犹太人一发威, *** 人就扛不住,短短六天时间,被犹太人杀得节节败退,尸横遍野,死伤六万之众,而犹太人只有五千多伤亡。
埃及的西奈半岛再次落入以色列手中,叙利亚差点连首都都丢了。
而让犹太人魂牵梦萦两千年的耶路撒冷,终于回到了手中,犹太人也不犹豫,直接把耶路撒冷设为了首都。
不夸张地说,阔别两千载,犹太人靠近耶路撒冷,尤其靠近圣殿山,会止不住地颤抖,甚至直接不敢靠近,所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只能伸长了脖子,远远观望。
在犹太人看来,如今圣殿虽已成废墟,但是遗址依然神圣。神,从未离开。圣殿山周边必须打扫得一尘不染,靠近遗址,必须沐浴更衣,洁净自己。
这是第三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也让犹太人开始滋生麻痹情绪,认为打 *** 人就跟玩似的,这为第四次战争埋下了隐患。
再说群聊达人纳赛尔心如死灰 ,两年后郁郁而终。
纳赛尔之后上台的叫萨达特,此人不比寻常,他沉着冷静,谋略过人,正是在他手上,犹太人差一差再次灭绝。
萨达特仔细分析了历次战争,胸中已有对付以色列的全盘打算。萨达特认为,像纳赛尔一样热衷于搞群聊,那是自取灭亡,因为肯定会被以色列随时监控。所谓大事不赖众谋,霸业成就,还得看我萨某人。
左一萨达特
那么,要想打败犹太人,就得向犹太人学习,他们不喜欢搞突然袭击吗?那么礼尚往来,我们也得给犹太人准备一个大大的惊喜。
1973年10月,在犹太人遵守每年一度的赎罪日期间,萨达特联合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
据说为了行动保密,直到开战前几个小时,萨达特才发布作战命令。
这可要了命了,当时以色列军人都出去遵守大赎罪日了,过礼拜去了,眼瞅着灭顶之灾就要再次临到犹太人头上。
要说真是天不绝以色列,萨达特是千算万算,他做梦也没料到,就在自己身边,竟然潜伏着以色列的细作。
这可真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其实这个细作,也就是间谍,早就多次向以色列发送战争情报,可是犹太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再忽略战争警告,直到最后关头。
接到战争警告的犹太人,差点没缓过这口气儿来,警报被紧急拉响,出去做礼拜的军人恰好又都聚在教堂里,这就大大节省了动员时间。
于是这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仓促应战,以色列的防线接连被突破,战机和装甲部队损失惨重。更致命的是,弹药和装备只能支撑数日。
再一次,犹太人来到了命运的抉择路口。
你看 *** 人失败一次没什么,大不了重头再来。
但是,以色列人要是败一次,那就是彻底的凉凉,用 *** 人的话说,就是从地图上抹掉以色列。
在这危难时节,普天之下,能挽狂澜于既倒,救犹太于水火的,只有美利坚。
以色列人向美国总统尼克松发出怒吼:当年罗斯福坐视犹太人惨遭屠杀,难道今时今日,你们要再来一次吗?
美国,决定出手!
到了现在,这场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变成了美苏之战。
虽然到了战争中后期,几乎所有 *** 国家都投入了重兵参战。但是,拿到美援的以色列,四面开打,多线作战,最终,所有 *** 军队全线溃败。
10月12日,以色列国防军跨过苏伊士运河,攻入埃及,看这势头,拿下埃及首都开罗也是指日可待,同时,回师西奈半岛,切断了前线埃军的退路,把埃及大军团团包围。
埃及人这一下惊得魂飞天外,萨达特心都要熟了。
关键时刻,美国人阻止了以色列对埃及人痛下杀手。
这一战之后,萨达特顿悟了,他认识到,要想武力消灭以色列,已然不能。
1977年,贝京当选总理,提出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口号,退出西奈半岛,撤出西奈的空军基地和定居点,以此为诚意,跟埃及缔结和平条约。
萨达特长叹一声,终于承认了犹太人的生存权,跟以色列建交。
此举震惊了 *** 世界,在 *** 人看来,谈判就是投降,投降就是背叛,背叛,你就得死。
不久之后,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久经考验的 *** 战士,萨达特,惨遭刺杀。
但是他的和平遗产得以存续,造福了埃以两国人民。
同时,犹太人意识到,要想让 *** 人认识到犹太人也有资格活着,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意无意之间,以色列亮出了一件绝世大杀器。
犹太人环顾四周,对虎视眈眈的 *** 人说:我有点大,你忍一下。
*** 人表示不愿意忍,但是一看之下,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啊呀,核武器!
自此,大规模的战役,彻底消停了。
伊拉克的萨达姆看着非常眼馋,想了个曲线救国的招,花了天价,请法国人来帮着设计了一座核电站。
犹太人一瞧,说这多不安全,我帮你拆了吧,于1981年派出飞机,空袭拆除。
此后,以色列和 *** 世界,开始转入经济战,外交战。
04 撕裂的犹太人,统一的以色列
三千多年前,部落制的犹太人,迫于战争压力,要求立一位君主。
先知撒母耳忧心忡忡,为以色列设立了君主制,此后神权旁落,以色列接连遭遇灭国之祸。
因此,在正统的犹太人看来,结束流亡,复兴以色列,必须是上帝亲自安排的超自然事件,人为设计的复国是撒旦的作为。
故而,在以色列,宗教犹太人和世俗犹太人往往难以调和。
宗教犹太人经常会反对复国, *** 选举,撕碎身份证,要求国家的法律必须在宗教的律法之下。
比如,以色列航空能不能在安息日飞行,这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差点导致当时的内阁倒台。
但是,总体来看,神权和宗教律例,被写入了法律,这也成为了犹太人之所以是犹太人的最重要特征。
值得庆幸的是,极端犹太教分子多半是在折磨自己,我不能做这个,我不要干那个。
而极端的 *** 分子,则是要折磨他人,你不能干这个,你不能做那个。否则,我就要消灭你这异教徒。
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完 ——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