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9月13日电(记者董修竹 莎菲克 姚兵)低矮的土坯房,坑洼扬尘的小路,杂乱的电线横跨屋顶,村口椰枣树旁飘扬着一面巴勒斯坦国旗——这里被称作“法德尔岛”,是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省的巴勒斯坦难民村。

“法德尔岛”距离首都开罗近3个小时车程。1948年之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约30名巴勒斯坦难民迁徙至此并定居下来。村名中的“法德尔”是村庄一位建设者的名字,而这个完全位于陆地上的村子以“岛”命名,则透露出此地的孤立窘境。

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来自巴勒斯坦和苏丹的难民一起合影(2015年6月资料图片)。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尽管这里日子相对安全,但我仍能记起家乡的生活,我非常想回家。”今年95岁高龄的村民沙玛·纳穆利是最早到达的难民之一,老人用巴勒斯坦方言对记者诉说着对回家的渴望。

70多年前逃难时的情景,沙玛·纳穆利记忆犹新:头顶盘旋着以色列的飞机,炸弹从天而降,人们匆忙徒步出逃,不会走路的孩子趴在骆驼上,在山里没吃没喝地走了好几天……时过境迁,相似的场景如今竟依然在加沙上演。

25岁的村民巴拉卡· *** 告诉记者,在这个村落里,如今居住了1万多人,他们都是巴勒斯坦难民的后代。村里只有几百人因母亲是埃及人而获得埃及人身份,其余巴勒斯坦人只持有需定期审核的难民旅行证。

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几名与巴勒斯坦难民混居的苏丹儿童在村里一处楼梯上玩耍(2015年6月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潘超越摄 村子里,在紧挨着民居的巨大垃圾山上,不少人正在分拣垃圾,孩子们赤脚在旁边的空地上嬉闹……在这里,几乎所有人都以分拣垃圾为生,收入微薄而又缺乏其他生计,人们无力负担孩子的教育。村里很少有人识字,七八岁的孩子就开始帮家里干活。

“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很艰难。家里没有家具,没有冰箱,只有一些餐具和一个旧炉子。”38岁的村民萨比尔·苏莱曼告诉记者,“老人说,他们在巴勒斯坦有财产,有农场和水井,是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也让我们失去了一切。”

难民的身份、困苦的生活以及对回家的渴望,就这样在这方小小“孤岛”上代代相传。据有关统计,目前在埃及生活着约6万名巴勒斯坦难民。萨比尔·苏莱曼说:“我总是告诉我的孩子们,我们有自己的家,我们盼望很快就能回去。”

在埃及东部省“法德尔岛”村,巴勒斯坦儿童在一处房屋前玩耍(2015年6月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潘超越摄 出生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只在电视和互联网上见过远方的故乡。“我们梦想有一天回到那里,所以生活中依旧遵循巴勒斯坦习俗,比如我们会穿巴勒斯坦传统服装,听巴勒斯坦歌曲,家里也保留着巴勒斯坦国旗和巴勒斯坦城市的照片。”巴拉卡· *** 告诉记者。

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村民们通过电视和社交媒体密切关注加沙战况,并在东部省举行大规模 *** *** ,声援加沙同胞,要求以色列结束战争。

“我希望战争尽快结束,我梦想着回到巴勒斯坦,梦想着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得以建立,有一张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证件,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巴勒斯坦人。”巴拉卡· *** 说。

今日热搜

  • 1台风贝碧嘉逼近 上海现紫红色天空
  • 24-2!孙颖莎击败王艺迪夺冠
  • 3人民军队淬火成钢
  • 4非法滞留的菲海警船是这样撤走的
  • 5林诗栋4比0邱党夺得男单冠军
  • 6港星徐少强去世 曾出演武状元苏乞儿
  • 7男子用筋膜枪 *** 眼睛视力仅余0.1
  • 8天津某地污水直排海河?假
  • 9百万粉丝网红“小小努力生活”被抓
  • 10上海迪士尼的垃圾桶都裹得严严实实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