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网传得风风火火的月球上“神秘小屋”,而由于当时所能够拍摄和成像的地球车与那个神秘物体有着大概80米的距离,因此难以看清楚它的庐山真面目,也正是这样才给了众多地球人遐想、猜测、热议的空间和话题。
但随着我国地球车“玉兔二号”的在连续两个月昼不管向其靠近之后,终于揭开了月球上“神秘小屋”的神秘面纱。
月球上惊现“神秘小屋”
我国“玉兔2号”月球车在月球上展开科研工作时,驶出了撞击坑包围的复杂地形,翻过了有史以来更大的陡坡,玉兔之所以走了这么远是为了能够探测鲜少能够涉足的月球背面。而当它抵达新休眠区域时,开始对周围天际线进行了环拍,在将图片传回地球且成像之后显示,在北面天际线处有一个突兀的立方星物体,彷如一个“神秘小屋”。
经过科研人员的测量,那座“神秘小屋”距离玉兔大概80米左右,因此无法及时前往查看那所谓的“神秘小屋”到底是“何方神圣”。科研人员表示,预计经过两到三个月昼的行驶“玉兔2号”就可以到达目的地。在月球上是月昼和月夜交替的形式,一个月昼时长等于地球上的时间大概是14天,一个月夜也是。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将近一个月时间。
人类向来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遐想,在还未确认那座“神秘小屋”到底是什么之前,地球人早已展开了诸多猜测与联想。除了我国网友脑洞大开表示可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祗“广寒宫”之外,还有一些专家也做出分析。
比如,由于传回的照片中那个“小屋”似乎是镂空的,而岩石很难形成这种形状,因此专家大胆假设,或有可能是某一个飞行器在某种机缘之下坠落之后所形成;甚至还有的专家怀疑,那或许就是外星生物遗留在月球上的残骸。
“玉兔2号”的工作人员
月球因为其独特的自传方式,导致人类在地球上永远无法观测到月球的背面。越是无法观测到就越增加了月球背面的神秘性。科学家对月球背面充满了想象,虽然多次派出月球车对月球背面进行探索,但是时至今日对月球背面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我国的玉兔2号月球车在2019年就在月球背面进行工作了,原计划三个月的寿命,如今已经工作了长达三年时间。
众所周知,人类对月球的好奇,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自传方式,更是因为在这种方式之下,地球上永远无法观测到月球的背面。越是无法观测,就越是增加了月球背面的神秘性,而对于人类而言,对月球背面到底存在着什么充满了想象。截止到目前为止,纵使人类世界已经多次配出月球车对月球背面进行探索,却依然对月球背面的了解极其有限。而我国“玉兔2号”月球车从2019年便成功登陆月球,并且在月球背面进行工作。
基于它的工作性质是为了更加仔细地探测月球,因此携带了多种科学仪器,比如策越雷达、中性原子探测仪、红外线成像谱仪、全景相继等等,这些科学仪器各司其职,担当着不同的科研任务,有时一些仪器在工作的时候,另一些仪器就需要精致;而有时又紧密配合让探测更加全面。科研人员表示,在电源充沛的情况之下,玉兔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可以走200米,毕竟它登上月球的初衷是为了精细探测,而不是为了“赶路”。
所以,并不是玉兔2号抓拍之后有意“故弄玄虚”,而是它的步行速度有限,更是因为它的动力来自于身上的那两块太阳能板,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是需要在太阳光能照得到的地方才能够产生和储存。并且,月夜不仅没有太阳光照,更是处于180℃的超低温环境,“玉兔二号”无法工作,只能处于休眠,等到下一个月昼再开始。因此向“神秘小屋”走出,还需要从长计议。我国科研人员经过计划之后,也决定让玉兔2号去对那个“神秘小屋”一探究竟。
月球“神秘小屋”揭秘
带着地球人对那座“神秘小屋”充满的好奇与遐想,玉兔2号开始向它“蹦进”了。在发现“神秘小屋”之后的之一月昼,控制中心的驾驶员们控制着它向前“蹦了”四步,分别是9米、11米、12米,7米。值得一提的是,在前面三步,每一步都是刷新了之前玉兔二号的步行跨度记录。
只“蹦了”四步就已经到了月昼的下半部分,它继续“赶路”,在继续走了20.7米之后开始进入月夜,它只能找到适合的地方进入休眠,等待下一个月昼。也就是说,整整一个月昼的时间,玉兔2号仅仅走了59.7米。
在迎来下一个月昼(2021年12月27日)之时,也正好是玉兔2号登上月球满三周年的时候,在这个具有纪念价值的一天,它又继续带着人类的使命向“神秘小屋”继续蹦进,前三步分别走了7米、9米、10米,这个时候距离那座“神秘小屋”也仅有10米开外,月球“神秘小屋”被揭秘了。
当玉兔2号打开全景相机朝着“神秘小屋”成像时,那是一块看起来像“兔子”形状的石头,完全就不是远处所看的“小屋”,更不是外星人所遗落的飞行器之类。
玉兔2号在这一个月昼也刷新了记录,在月球上三年的时间,步行里程超过了1000米,并且还计划在下一个月昼向“神秘小屋”(石头)继续蹦进,对人们所好奇的月球背面进一步做勘测。
本来计划寿命只有三年的玉兔2号,如今使用时间已经超过三年,却各项功能正常,相信在未来还会行驶更多的里程,相信接下来它会带着人类去揭秘那块形状酷似小屋的石头,到底是如何产生,做进一步的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