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革命烈士说过:“要是有一百发子弹,得把九十九发打敌人,剩下一发留给自己,坚决不做俘虏。”谁也没料到,这话后来居然应验了,他受伤后为了不连累战士们,就自杀了。
这位烈士叫袁国平,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高级干部,参加了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当时的级别比林彪还高,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
可能是因为他的职位原因,像政治部主任这种职务一般都在后方,不像师长、军长那么出名,但他对革命的贡献特别大,不光他自己为革命牺牲了,他的子女也为革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袁国平是湖南邵东人,家里穷,上学时很努力,1925 年,19 岁的他考上了黄埔四期,和林彪同期,他成名比林彪早,特别是在广州起义后。
那时候,起义部队被改编成工农红军第 4 师,袁国平出任该师党代表,也就是后来的政委,这个职位比同一时期的林彪级别还高。到了 1930 年 6 月,袁国平又获任红 3 军团的政治部主任,相当于副政委。
随着革命力量不断增强,袁国平之后又担任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当时直接接受主席的领导,参与了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战斗,在每场战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后来到了抗战阶段,新四军成立后袁国平被调到新四军当政治部主任,他帮助新四军队伍持续发展,没想到却出现了“皖南事变”,那时候 9000 多人的新四军遭到了 *** 军队的偷袭,伤亡惨重。
军长叶挺遭 *** 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出卖而遇害,致使新四军失去领导。在此危急时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挺身而出,组织部队突围,却在战斗中受伤。
那时候,要是受伤了就很难冲出去了,卫士连的 100 多个人保护袁国平往外冲,人越来越少,就剩下三四十人了。袁国平知道要是再这样下去,所有人都会没命的,他清楚自己不能再给战士们添麻烦了。
休息时,袁国平偷偷拿出手枪自杀了,他牺牲时才 35 岁。在革命期间,袁国平一家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两个孩子,一个病死,一个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他唯一的儿子只能跟着奶奶讨饭吃。
袁国平牺牲后,他的妻子邱一涵继续干革命,建国后当了省委,直到 1956 年病故,邱一涵走时宋时轮上将等人给她扶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