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08届春季全国糖酒食品交易会正式在成都拉开序幕。就在开幕式当天,华润系白酒金沙酒业、景芝白酒、金种子酒业首次于业内集体亮相。 自近年“3+3+3”战略提出以来,作为国内啤酒行业领军者,华润啤酒在冲击高端啤酒市场的同时,还带着对新世界发展的深入思考,积极布局白酒赛道。 除了几次大手笔的收购之外,今年4月以来,侯孝海还做了好几次以「新世界」为主题的演讲,一边驳斥甚嚣尘上的“啤酒见顶论”,一边不加掩饰地表达自己对未来白酒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 这到底是学习者的积极探索,还是一场野心勃勃的 *** ?
1 「旧世界」不懂做酒
啤酒跟茅台同桌,一点也不违和。 听起来有点玄乎是吧?但侯孝海可能还真是这么想的。那时候,啤酒行业的老大哥正一门心思冲击中高端市场,具体的操作也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靠“涨价”。 就为了这个,华润啤酒接连推出了勇闯天涯SuperX、匠心营造、马尔斯绿等一系列中高端啤酒品牌,并于2019年收购了喜力中国,完成了在高端化啤酒领域的布局。 等到了2021年,他们甚至推出了一款叫“醴”的高端啤酒,定价999元/盒(一盒2瓶)。质疑的声音也不是没有,可人家自己说了:“醴在啤酒行业没有对标的产品,但醴与茅台同桌一点也不违和。”
(图片来源 雪花官方旗舰店)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呢?咱们看看数据吧。 2022年,华润啤酒营收352.63亿元,同比增长5.62%;净利润43.44亿元,同比下降5.3%。这个成绩还算不错,但跟营收同比增长6.65%、净利润同比增长17.59%的青岛啤酒比,还是有点差距。 万幸的是,侯老板还有后手。 早在2018年,华润啤酒就遇到了一次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有鉴于此,侯孝海迅速做出了调整,于同年2月斥资51.6亿入股山西汾酒11.45%的股权,算是吹响了进军白酒业的号角。 而经过了营收下降的2020年,华润啤酒又于次年8月后,先后收购了景芝、金种子和金沙酒业,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初步完成了布局,开始向着“白酒百亿目标”进发。 有人说,这是觉得行业见顶、要开始留后路了。 针对这样的质疑,侯孝海颇有些嗤之以鼻:“啤酒是一个未来不能持续增长的产业,这显然是旧世界甚至是旧社会的看法”。而华润做白酒,则是因为在成功之后,具备了做好白酒的能力和信心。 但不管怎么说,侯孝海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华润酒业控股有限公司这两大公司卸任,在包括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等一系列白酒公司上任,是让人无法忽略的事实。
2 西南初扬威
按理说,老侯不是个会轻言放弃的人。 作为人民大学的高材生,侯孝海一毕业就拿到北京户口、进首钢端上了铁饭碗。然而这样的生活熄灭不了他心中的火焰——自己是个学统计的,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怎么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于是趁着外企纷纷进入中国的机会,侯孝海毅然从首钢出走,进了全球知名咨询公司盖洛普。不过作为一个乙方,甲方的颐指气使给了他很大的触动,最终又给了他离开的理由。 于是在1996年,他抛下一切跑到了四川百事可乐。 这当然是为了心爱的姑娘,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能翻过身来做甲方。没接触过销售,那就从业务员干起呗,一边走街串巷、一边扫店铺货,甚至还捎带手写出了篇举足轻重的市场报告。 这个报告有多牛呢?说得夸张一点,它改变了整个四川可乐市场的格局:连续7个月30%的增长幅度、全国同类市场之一;年销售量更是突破了800万件,远超当时的竞争对手。 没过多久,侯孝海也晋升到了四川百事可乐销售总监兼市场总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的人只懂品牌,不懂销售,有的人只懂销售不懂品牌,我那五年是完整的把市场和品牌全部打通的”。 由于能力太过出众,以至于当他想要离开时,顶头上司甚至愿意把职位让出去,只求能把销售市场一手抓的老侯留下,但这显然拦不住他——光在四川和西南有啥发展?他想管的是全国业务。 正好,当时的华润雪花有这么个机会。 那些年,一盘散沙的中国啤酒行业迎来了一个资本雄厚搅局者。在宁高宁的手底下,华润雪花先后收购了26个强势品牌,并从2002年起以雪花品牌进入市场。 雄厚的资本,雷厉风行的手段,再加上生机盎然的全国市场,这给了野心勃勃的侯孝海极大的触动。于是靠着写求职信从国企杀到外企的老侯,又靠着一封自荐信开始了在啤酒行业的搏杀。
3 三步闯天涯
在华润雪花任职期间,侯孝海主导编写了华润雪花啤酒《销售管理手册》和《品牌管理手册》,奠定了华润雪花啤酒的品牌建设的基石。但真正让世界记住他和雪花的,是三个极其重要的决定。 2005年,当时的侯孝海正要做一个雪花啤酒的全国性推广活动。 虽然乙方的活动提案得到了初步认可,但在侯孝海看来,还应该推出一款啤酒,将推广品牌和产品融为一体。一堆人坐在会议室里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然而还是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名字。 这时手边的一盘DVD映入了侯孝海的眼帘,那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勇闯天涯。 同年,雪花啤酒正式联合美国Discovery亚太电视网,推出之一期勇闯天涯推广活动——雅鲁藏布大峡谷探索之旅,雪花就此开创了集品牌形象、品牌活动、同名产品“三位一体”的营销模式。
( *** 截图)
2006年,侯孝海又提出了“非奥运营销”理论。 当时,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已经相继与北京奥组委签订了赞助协议,然而华润啤酒却表示不参与对奥运赞助商的竞争。因为侯孝海说了,雪花选择把同级别的投入回馈给啤酒消费者。 奥运会还有两年,可世界杯就在眼前啊。为此,华润搞活动、赞助节目,还签下了央视《球迷世界杯》的冠名。在老侯的经验加持下,直戳消费者心坎儿的策略大获成功。 等到了2013年,侯孝海又带着啤酒杀进了被茅台领衔、被白酒视作后花园的大西南。 在老侯看来,贵州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他们都有一个非常传统的习惯,就是喝米酒,当地米酒销量特别大。而米酒度数低、能畅饮,这不就是啤酒的老本行么? 当年在四川卖可乐的时候,侯孝海就在长达一年的调研后,玩了一手针对农村市场定制的“车销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让销售开着车、载着货、顺着乡间小道铺下去,实现了对农村分散市场的覆盖。
(《华润雪花啤酒CEO侯孝海:我就在勇闯天涯》证券日报)
可乐能这么卖,啤酒凭啥就不行呢?于是聚焦西南地区、锁定年轻人的大篷车又欢快地驶向了苗寨,只不过这一次,车上面放着的不是可乐,而是雪花啤酒。 等到了2016年,贵州和四川分公司已然成为华润雪花的样板市场。而侯孝海也顺利杀回总部,执掌华润雪花,实现了自己多年以来的梦想。
4 勇闯「新世界」
很多人聊起后来的侯孝海,总是逃不过“买买买”这三个字。 的确,从全面执掌华润雪花开始开始,侯孝海推动了包括收购喜力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并购案。精力消耗了不少、时间也持续了近两年,但带来的回报也是丰厚的。 一方面,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的外国品牌,喜力也有过属于自己的辉煌岁月。为了在中国市场上跟百威一决雌雄,喜力有足够的动力与雪花联姻。 另一方面,雪花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执念。因为对老侯来说,他要的不仅是中国的高端啤酒市场,还有国际化市场:“取喜力长板补雪花短板,雪花才能在决战高端这一块走的更快更好。” 啤酒高端化能这么搞,那白酒能不能就这么照葫芦画瓢呢? 在他看来,虽然白酒和啤酒不同,但重叠的部分也有很多,比如渠道、工艺、销售模式、信息化、成本管控、工厂管理、渠道建设、产品组合等等。所以,啤+白双赋能是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的。 而且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是,啤酒正在进入缩量市场的时代。 根据公开数据,从1980到2013年期间,中国啤酒产量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速约为 13%,更高年同比增速超过 40%。2013年,国内啤酒总产量达到历史峰值,接近5000万吨。 但没过几年,行业就开始见顶回落——整个2019年,中国啤酒产量仅有3700万吨左右。
(公开数据)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啤酒消费主力人群——20-49 岁的人口占比从 2010-2019年间下降了5个百分点,从49.70%下降到44.61%,消费人群萎缩,转型迫在眉睫。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走啤酒高端化转型,还是加码白酒投入,都是当下比较正确的选择。 正如侯孝海自己所说,华润啤酒做白酒既是履行中央企业做大主业的责任,也是基于对白酒产业的研究:“白酒这个产业是华润啤酒能够进入发展强大的新引擎。” 当然了,泼冷水的人也有不少。 比如有业内专家认为,白酒和啤酒的消费客群、消费者行为特点、区域消费习惯以及营销模式、品宣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如果仅仅简单复制或者延伸过去的经验和资源体系,很难实现跨界成功。 也有人认为,以123亿占股55.19%买来的金沙实在是买贵了。进入2023年,不仅金沙业绩难看,2020年收购的景芝业绩更是连年下滑,金种子呢?不仅盘子太小,华润也没有控股,“啤+白”的“下滑4人组”未来走势如何,不免让人担心。 更让人担心的是,市场留给侯孝海的耐心可能并不太多。 相比过去的高歌猛进,华润啤酒正在进入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除了营收、利润增幅远低于委身其后的追赶着,净利润更是迎来了五年来的首降。 候孝海派遣自己当年任职四川大区总监的副手范世凯坐阵金沙,出任金沙酒业总经理、提拔原华润雪花浙江区域、福建区域总经理赵春武升任华润雪花啤酒执行董事,尽管都是当年能打仗的兄弟,但啤酒市场的成功经验是否能在白酒市场复刻,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一段时间后跨界转型白酒效果不佳,没能提升企业利润、反而拖累利润下滑,那么资本市场或许会有更进一步的担忧和反应。 但不管怎么说,侯孝海已经迈出了跨界的关键一步。至于他能否在短期内实现百亿目标、「新世界」能否如预期一般耀眼,我们拭目以待就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