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获悉,“木艺瑰宝——川渝地区传统家具陈设艺术展”将于5月10日在大渡口区博物馆正式拉开大幕。开展前,记者提前来到展厅进行打探。
本次展览以“木艺瑰宝”为主题,分为“悠远古雅 家具源流”“繁简皆宜 形制飞跃”“富丽堂皇 喜庆吉祥”“精雕细琢 独具匠心”四个单元。
此次展览展出川渝地区11家博物馆馆藏木质家具文物藏品共100余件,包含明清时期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及门窗雕花木构件、大漆生活用具等,展示了川渝地区民俗文化底蕴和历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其中,来自巴南区博物馆的撑栱尤为引人瞩目。
▲撑栱。大渡口区博物馆供图
撑栱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一种常见的木质构件,它们位于屋檐下,一端与柱身相连,用于将屋檐的重量传递至柱身。撑栱的作用主要是分散梁支座的压力,避免对墙体造成过大的压力,同时也能增加建筑物的出檐深度,使建筑物造型更加优美和壮观。
在明清以后,撑栱的装饰作用逐渐超过了实用性,出现了各种雕刻,如花鸟、松竹或祥瑞神兽等,此次展出的撑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清代雕花木床。大渡口区博物馆供图
除此之外,一件来自四川广安市博物馆的清代雕花木床,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木雕技艺的精湛。古时家具多是陪嫁所需,大户人家 *** 婚床花费工时有千工之多,故民间有“千工床”之说。古床外层设置了座椅、洗漱台、梳妆台等功能性家具,体现了古代中国建筑中“前室后寝”的理念,更接近于现代“卧室”的概念。
古床多依据主人需求大量使用寓意吉祥、富贵、幸福的传统图案,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通过一张张古床可一窥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川渝地区民俗文化的演变。
据悉,为了增加公众对于木雕工艺的参与度,在5月10日开展当日,大渡口区博物馆还将开展古法木板拓印、木艺手作体验、木珠手串 *** 等活动,欢迎各位市民互动参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