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秀山灵,古韵今辉——美好江苏,浓缩东方至美,韵承千年人文,记忆中美好的珍藏,欢迎来到江苏!
这里自古就是江北古邑,淮海重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被誉为神话的故乡,并称为东夷古都和东海名郡,在国家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是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这就是连云港!
神话中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鲧殛羽山”、“舜葬苍梧”等都和连云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的就发生在连云港;大贤庄旧石器遗址、大伊山石棺墓遗址、将军崖岩画、少昊之墟等东夷风韵,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丰富了我国的考古发现;尹湾汉筒、双龙汉代女尸、东海太守西郭宝墓、孔望山佛教摩崖造像、连岛东海郡琅琊界域刻石等历史遗迹,对研究国家、城市的文明起源和历史沿革,有着重大的价值。因此,作为连云港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的历史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连云港,古称海州,别称港城,江苏省辖地级市,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为海港,得名连云港,地处江苏东北部,海州湾西岸,东濒黄海,西连徐州、宿迁,南邻淮安、盐城,北接山东日照、临沂。
连云港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上合组织出海基地 、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具有海运、陆运相结合的优势。
连云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有2200多年建城史。
境内的藤花落遗址是中国龙山文化城址之一。
2500多年前孔子曾到此登山观海,“问官于郯”。秦时置朐县,并立石阙,作为秦东门。连云港是《镜花缘》、《西游记》的文化起源地,以“淮口巨镇、东海名郡”著称。
连云港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有花果山、连岛、孔望山、海上云台山、大伊山、西双湖等旅游景点,是一座山、海、港、城相依相拥的城市,有东海之一胜境之称。
历史沿革
夏商时代:属徐州人方东夷。西周时代:属青州(一说兖州)人方国东夷。
春秋战国时期:先属鲁后楚,属郯子国。
秦代属东海郡。西汉属徐州刺史部东海郡。东汉时期隶属于徐州刺史部东海郡。
三国魏时属东海国。西晋时期隶属于徐州东海郡。东晋时期属东海郡。南朝前期属东海郡。
南朝齐、梁侨置:东莞郡、琅玡郡;北东海郡;北海郡;齐郡。北朝东魏侨置琅玡郡(称海州朐县):东彭城郡;东海郡;海西郡;沭阳郡;琅玡郡;武陵郡。北齐、北周置海州:东海郡;朐山郡;武陵郡;沭阳郡;海安郡。
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海州属淮南路。宋神宗熙宁五年,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海州属淮南东路。宋高宗建炎年间(1127-1131),海州为金侵占。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海州复归南宋。宋孝宗隆兴年间(1163-1165),海州再割让金国。宋宁宗嘉定十二年,海州再归南宋。宋理宗景定二年,海州改为西海州。宋恭帝德祐元年,西海州为元所占,复改为海州。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领朐山、沭阳、赣榆(怀仁县改)、东海县及录事司。后改为海宁府。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海宁府改为海宁州,录事司与东海县均并入朐山县。海宁州改属淮安府路。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2),设立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海宁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淮东道宣慰司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司淮安路。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1367),海宁州归吴,属江南行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海宁州复改名海州,属淮安府,废朐山县,沭阳县直属淮安府。海州至此保有州治和赣榆县,从唐贞观元年以来的局面从此被打破,相当于今天连云港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同年,废江南行中书省,海州属中书省淮安府。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1),废行中书省,淮安府归六部直辖。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海州为满清侵占。
清顺治二年(1645),设江南省,属江南省淮安府。清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出江苏省,海州属江苏省淮安府。清雍正二年(1724),海州升为直隶州,统州治及赣榆、沭阳二县,脱离淮安府管辖,相当于今连云港区、赣榆县、东海县、沭阳县、灌云县、灌南县、响水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县治设于今海州区。因东濒大海,故称东海。1912年4月,析县境东部11镇设置新县灌云县。东海县初属江苏省徐海道,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1933年,陇海铁路终端港建成。1935年国民 *** 将东海、灌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连云市,区域:临洪口以南,烧香河以北,东至东西连岛,西沿临洪河新浦、板浦以东为范围。为江苏省第三个省辖市和全国较早的省辖市(民国时期市县平级)。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封锁陇海铁路,东海县境域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以陇海铁路为界,中国 *** 先后建立了两个抗日民主 *** 。铁路南于1940年11月建立的东海县民主 *** 属华中局淮海区,大部分地域属沭阳县,包括今东海县安峰镇、曲阳乡、房山镇、平明镇和张湾乡南部。铁路北于1941年8月建立海陵县民主 *** ,先后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滨海区、临沂专区。
1945年11月,海陵县更名为东海县。
1946年4月1日,连云市之一任市长张振汉到任。1948年11月20日, *** 鲁中南行署转山东省 *** 命令:东海县境划新浦、海州、连云港、云台山地区设立新海连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属山东鲁中南行政区。先称新海连特区后称新海连市(1949年11月建立),辖新海市、连云市、云台办事处(后又分前云台区、后云台区)两市一区。新海连市时,辖新华区、民主区、锦屏区、浦西区、云台区、连云区等7个区。1950年5月,新海连市和东海县合并为新海县,年底恢复新海连市和东海县建制,隶属山东省临沂专区。
1953年1月1日起划入江苏省,属徐州专区管辖,1961年10月1日,新海连市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因港得名改连云港,1962年升为江苏省辖市。1983年国家地市体改时,江苏省将原徐州地区的赣榆、东海两县与原淮阴地区的灌云县划归连云港;1996年江苏省又将淮阴市的灌南县划归连云港,辖四县四区。
2001年10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云台区,将云台区的朝阳镇、徐圩镇、板桥镇和中云街道划归连云区管辖,南城镇、花果山乡、云台乡和猴嘴街道划归新浦区管辖。
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赣榆县,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撤销新浦区、海州区,设立新的连云港市海州区。
位置境域
连云港位于中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处于北纬33°59′~35°07′、东经118°24′~119°48′之间。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日照市接壤,西与山东临沂市和江苏徐州市毗邻,南连江苏宿迁市、淮安市和盐城市。东西更大横距约129千米,南北更大纵距约132千米。土地总面积7615平方千米 ,水域面积1759.4平方千米,市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境内山海齐观,平原、大海、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湿地、海岛俱备。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如一只飞向海洋的彩蝶。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西部丘陵海拔100米~200米。中部平原海拔3米~5米,主要是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千米。拥有耕地面积3797.9平方千米。东部沿海主要是约700平方千米盐田和480平方千米滩涂。云台山脉属于沂蒙山的余脉,有大小山峰214座,其中云台山主峰玉女峰海拔624.4米,为江苏省更高峰。连云港有云台山、锦屏山、马陵山、羽山等山脉。连云港有标准海岸线162千米,21个岛屿,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之一大岛,面积7.57平方千米,基岩海岸为江苏省独有。
气候
连云港处于暖温带南部,常年平均气温14℃,1月平均温度-0.4℃,极端低温-19.5℃:7月平均温度26.5℃,极端高温39.9℃。历年平均降水量920多毫米,常年无霜期为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寒暑宜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常年平均气温14.1℃,历年平均降水883.6毫米,常年无霜期220天。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水文
连云港水系基本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沂沭地区的主要排洪河道新沂河、新沭河等均从市内入海,故有“洪水走廊”之称。境内还有玉带河、龙尾河、兴庄河、青口河、锈针河、柴米河、蔷薇河、善后河、盐河等大小干支河道40余条,有17条为直接入海河流,有盐河等河直接与运河及长江相通。连云港共有水库168座,其中石梁河、小塔山、安峰山水库较大。
历史文化
戏剧
淮海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江苏北部的连云港、宿迁市及淮安市、盐城市的北部城乡。源出于海州、灌云、沭阳一带流行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
海州五大宫调:海州五大宫调是明、清俗曲的重要一脉,在连云港地区流传甚久。所谓“五大宫调”即指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五支具有代表性的大调曲牌。
海州童子戏:海州童子戏是傩戏的一支,主要流行于连云港市、沭阳县、涟水县及其周边地区。它起源甚早,和古代的巫觋活动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约清乾隆年间,童子戏的演出由“娱神”向“娱人”方向发展。
节日
方言
连云港分布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三种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分布于市区、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南部,使用人口约占连云港人口的70%,是连云港的主体方言。中原官话分布于东海县的北部,胶辽官话分布于赣榆区。
我们下期将继续走进连云港,去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