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阿登战役,大家对巴斯托尼苦斗和巴顿的装甲铁流津津乐道,但德军在大规模进攻前发
起的事场别开生面的特种战,特别是指挥这场作战的指挥官却并非人人耳熟能详,
他就是有二战中..欧洲最危险的男人"之称的德国特种战之王一一奥托·斯科尔兹内(Otto Sk:orzeny) 。
出身背景
1908年6 月 12 日,斯科尔兹内出生于维也纳。他的祖先是斯拉夫民族,父亲是位工程师,家庭也算富裕。
但是一战后经济低迷、物价飞涨,斯科尔兹内家像当时许多奥地利家庭一样靠国际红十字会的救济物资才勉强活下来;
面对如此困窘的局面,老斯科尔兹内不断地鼓励儿子趋此逆境锻炼自己的身心和意志。父亲的口头禅"贫困的生活并不会危害人,最可悲的是不能适应逆境",对正在成长中的少年斯科尔兹内影响甚大,有益于他坚韧性格的养成。
1926年,年己 18、身高1.92米的强壮小伙子斯科尔兹内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工程学,成为一名高材生。
当时奥地利的大学击剑决斗的传统已经延续了一个半世纪,深受其影响的斯科尔兹内也自然而
然地参加了决斗社团,并成为其热心会员,与同学们一起集结到维也纳郊外的饭店举行决斗仪式,然后再大杯地喝啤酒。
整个大学期间斯科尔盖内先后 14次参加决斗,其中第10次在其左颊上留下了一道明显的剑伤,被称为"荣誉之疤",这也成了他更具特点的个人标志.后来,盟军士兵据此给他起了一个形象而又响当当的外号一一"刀疤脸"。
同时,这些决斗使他能够临危不惧。据他后来自称,"即使在烽火弥天的大战之中,我仍能够泰然自若,毫不感到惊慌";
有如持剑决斗一样,在混乱的战争中,痛击敌人的话是非集中精神不可的,我们不能为了闪避敌人而浪费时间,必须牢牢地抓住目标,然后全力向它痛击,这堪称他一生心态的真实写照和行为的更佳诠释。
不守规短又倒运的"纳梓精锐"
1931 年 , 大学毕业的斯科尔盖内加入了奥地利纳粹组织,成为一名冲锋队员. 二战爆发肘,己31 岁的他因具有单发飞机的驾驶经验,所以很想当一名飞行员,但在经过5个月训练后,德国空军以"年龄偏大、 而且个头超标"的理由拒绝了他。
1940年2月,他转而报名参加被称为"希特勒贴身保镖"的党卫军第 1 "阿道夫·希特勒"师,从数千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被分配到该师的"月光中队" (该中队因其指挥官喜欢在夜晚训练而得名),不久又因其强壮体格和无畏精神而升至候补军官行列,并转至党卫军精锐部队第 2 "帝国" 师。
虽然身为"帝国精锐",但由于感到日常的勤务实在太单调,斯科尔兹内非常郁闷。他在荷兰驻防时, 一日在当地一家酒店酒后发疯,拔出手枪打断了悬挂荷兰王婿伯恩哈德亲王画像的绳子。
愤怒的店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自·诉了他的指挥官'结果斯科尔豆豆内被监禁6 个月'并推迟了晋升为少尉的时间。
此后'他又因吾不惯党卫军内部的有官僚作风而几次与同僚发生冲突'成为尽人皆知的协刺头"。
1942年 4 月 '斯科尔兹内随帝同师参加了德军入侵巳尔干的行动' 8 月被调到苏联前线,
其间因作战勇猛获铁十字勋章。同年冬季.他在一次战斗巾被喀秋莎火箭炮弹碎片击中头部。。虽然伤口不久便长好,但是头部神经却受到了损伤、
到当年12月,剧烈的不间断头疼加上胆囊炎引起的腹痛终于迫使他回国接受治疗。
他不曾料到,他一直磕磕碰碰在野战部队的服役生涯就此终结。
次年初‘斯科尔革内从维也纳的病院返回柏林.被调至党卫军_第1装甲师在柏林郊外 菜布施塔特的军械库,担任维修工作。
忙碌而单调的工作令生件好斗的斯科 尔兹内感到百无聊赖,他强忍6个月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就要否极泰来了。。。
组建德国之一支特种部队
由于在东线时,斯科尔兹内常带领部下采用狡黠而非常规的作战方式.引起了党 卫 军一些高层官员的注意。
1943 年的 一天,他 接到一道命令,要求他去武装党卫军司令部报到。
原来,英军常常派出小股特种部队"科曼德" (Commando). 展开变化多端的攻击 行动.把德军折腾得好苦。 对" *** 的劳 伦斯" 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淆特勒想到了以牙牙.组建自己的"科曼德”
德、军更高统帅部的很多成员对于组建这样一支非正统部队并不感冒。
对于一向不好诈谋的帝同军官团而言,军人职业是贵族、 容克和骑士们的禁商‘特种部队偷偷摸摸搞 破坏的行动不够光明正大,简直是对军人职业的亵渎。
他们担心这支部队由于直接听命于希特勒而变得非常有权势。因而更高统帅部最后提出的标准很简单:
首先需要一位 胆大敢为、精力充沛又具有技术基础的指挥官 ,但是这人也必须是个头脑简单、易受支配、没有政治野心的庸人,不会像当年由小人物爬到党 卫军头子的希姆莱那样成为帝国又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斯科尔兹内就这样交了好运。
由于党卫军一位朋友的举荐担任维修军官的他 于1943年 4 月 18日被提升为上尉,并被新上任的党卫军中央保安总局 (RSHA) 头头、其奥 地利同乡卡尔登布隆任命为德国之一支特种部队一一 "弗甫载塔尔部队(Friedenthal Jagdverbande) 的指挥官。
通过从武装党卫军、"勃兰登部队"( 国谍报局的特种部队)、空军和其他军种中招募志愿者,斯科尔兹内组建了2个营。
这些突击队员大多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至少精通两种欧洲主要语言,尤其是英语。
加入突击队后,他们又经过了强 化训练。 虽然官兵素质优良,但是却缺乏特种作战所需的装备,如英国特种部队所拥有的带消音装置的冲锋枪、塑胶 *** 、可发射绳索的火箭筒等等。
经过多方打探,他得知希特勒绝对不会浪费战争资源去迫使德国的兵器制造商生产这些昂贵而需求数量不大的装具。
事实上,偏执的希特勒成立德军特种部队本就是一时突发奇想之举,在思想上并未有太大的重视,但是转眼间验证斯科尔兹内及其突击队能力的之一个机会出现了。
【更多详情,会在下期继续讲解。。。】
【欢迎关注作者,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内容】
【您的每个点赞 关注,都是对作者创作的肯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