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素琴(音译,Leung Sou KAM)和约翰·韦弗(John WEAVER)
■约翰·韦弗的外甥女希望广大中国观众提供线索找到中国舅妈。 视频截图
■1931年由厦门新民书社出版的《厦门指南》,其中有对旅馆和客栈的记载。
“你们认识‘梁素琴’(音译,Leung Sou KAM)吗?我们想找到她……”昨天,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寻亲公告”。
1942年,一艘押送盟军战俘的日本货船“里斯本丸”在途经中国东极岛海域时被美军击沉。英国士兵约翰·韦弗(John WEAVER)是船上战俘一员。沉没事件发生前,约翰与厦门女孩梁素琴相知相爱。这是影片里记录的真实故事。
约翰遇难后,他的外甥女等家人一直都在寻找中国舅妈“梁素琴”,82年不曾放弃,现今影片在中国上映,他们再次发出寻亲请求,希望借助中国观众的力量找到她。
如果你有线索,请拨打厦门晚报市民热线5589999,让这份跨越时空与国界的情感得以延续。
跨国爱情
“我们真的很想念她”
约翰家人留存80多年前的家书以及梁素琴唯一照片
影片《里斯本丸沉没》中,1938年梁素琴(音译)从厦门逃难到香港,1940年与驻守当地的约翰相爱。“我恋爱了,她是一个中国女孩,你不可能知道我对她的感情有多强烈,但是她的家人知道此事后,和她断绝了关系,这一切都是我造成的,她变得无处可去,我给了她一个新家,现在如果我走了,她该怎么办?我只能和她在一起。她实在太贴心和美好。我可能会在圣诞期间结婚。”这是约翰写给母亲的信。
战争爆发后,约翰成为战俘,1942年葬身在东极岛海域。5年后梁素琴才知道约翰遇难。1948年她自愿放弃巨额抚恤金,将抚恤金让给了约翰的家人。
约翰的外甥女说:“多年来我们一直试图寻找她,但始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如今,借着电影上映的机会,真心地希望在中国的朋友们帮助我们找到她,或是让我们知道她后来过得如何。我们真的很想念她。”
虽然约翰家人与她未曾谋面,但对梁素琴的牵挂没有断过,他们留存了约翰寄回的家书以及梁素琴唯一的照片。目前知道的是,梁素琴来自厦门,家里经营一家旅馆,1941年时,她大概20岁左右。
寻人接力
有网友提供线索 可惜年龄对不上
昨晚,厦门晚报视频号发布了寻找梁素琴(音译)的视频后,很快就有网友提供线索,留言写道“我的姨婆就叫梁素琴,九十来岁。姨婆和奶奶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太奶,是厦门中山路人”。
不过,根据寻亲提供的线索,梁素琴于1938年从厦门至香港,当时的年龄是16岁左右,从年龄来推断现在如果健在的话,已是过百岁的老人了。
厦门市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说,1938年5月10日日军在厦门五通登陆,之后厦门沦陷,梁素琴与家人应是在5月之前逃难到香港。直到1945年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厦门才终于摆脱日军长达7年3个多月的铁蹄蹂躏。在厦门沦陷期间,厦门与香港隔绝往来,在香港的梁素琴及家人无法与厦门方面取得联系。
20世纪30年代初 厦门旅馆客栈不少
影片《里斯本丸沉没》中提到梁素琴的家人逃难前在厦门经营着一家旅馆。今天上午,本报记者至市图书馆查询资料。1931年由厦门新民书社出版的《厦门指南》显示,当时厦门的旅馆和客栈不少。旅馆“每日房金数角至四元”,地址为鼓浪屿的3家。客栈“专招待南洋各埠出入之客”,地址为鼓浪屿的4家。1941年由华南新日报社出版的《新厦门指南》中也有对客栈的记录,当时还有厦门市旅栈业同业工会。
何丙仲说,据史料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厦门当时著名的旅社主要分布在市内各大马路,比如鹭江道、海后路、中山路、思明西路、寮仔后和水仙宫一带,大的叫旅社,小的叫客栈。因为靠近码头,旅社和客栈非常兴旺,旅客主要是南洋客,在厦门中转休息后返回故乡。厦门沦陷后,这些旅馆旅社受到冲击,许多都关闭了。
影片简介
取材真实历史事件
历时八年拍摄完成
《里斯本丸沉没》由方励担任监制、制片人、导演的纪录片电影,历时8年拍摄完成,片长为123分钟。该片于2024年9月6日上映。影片中,1942年,经过日军武装的货船“里斯本丸”,载着1816名英军战俘经过中国浙江舟山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击沉,危急关头,善良的中国渔民挺身而出,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出海救下了384名英军战俘。本片完全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通过对沉船的探索与发掘,通过采访大量英军战俘后人和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收集了大量翔实的信息资料,全面深入透彻地讲述了“里斯本丸”沉船始末,以及背后更多惊心动魄、鲜为人知的故事,揭开了掩埋了82年的历史真相。
(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 彭菲 龚小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