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添加关注再学习

我们一起来整体复盘下中国股市的30年历程,有本书叫,追寻价值之路,副标题1990年-2020年,中国股市的行情复盘,作者燕翔,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作者对于股市的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了解历史是为了立足当下,并且对未来形成一定的判断,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能够让我们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

作者把历史行情分为三大驱动风格,1是低估值,高股息,2是增长质量,也就是业绩相对稳定,估值不高。所谓的ROE逻辑,3是纯粹的高成长高估值。

1986年9月底,上海静安寺,一个理发店改造成了最早的股票柜台交易营业部,静安营业部,当时只提供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股票的柜台交易。

1988年4月,深圳也搞起了柜台交易,深发展,万科,金田,安达,原野并称深圳老5股。

1990年

1990年上半年深圳已建立了三家证券公司和四个柜台交易市场.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试营业,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开业,

1990年,中国股市诞生,当时只有老八股,但这标志着中国股市从此诞生。飞乐音响是之一支向社会发行的股票。为了加强监管,深圳推出了股市上之一个涨停板制度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就指标就是ROE,也就是净资产收益率,你用多少资产赚到多少收益。

1991年

1991年,是我们股市的之一次股灾,深圳由988点,一路跌到了396点,在9月以后,市场见底回升。同时期的上海股市,竟然还是上涨的。虽然1991年深圳跌幅一度超过一半,但是最后算下来竟然还是一个牛市,全年上证涨了129%,深圳涨了10.4%,如果从9月底算,深圳其实也涨了一倍以上。这10几只股票全部上涨。只有深安达一只医药股市跌的

作者讲了他的策略,A股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大致分为三种,

之一种是盈利周期,比如戴维斯双击,业绩改善的同时,拔高估值,会迎来一波全面的牛市。

第二种驱动力是金融指标,对经济指标的领先性,比如我们常说的社融改善,货币宽松,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

第三种驱动力,来自于央行,就是利率驱动下的宽松行情,也可以起到拔高估值的效果。企业盈利其实没什么改善,主要就是因为流动性过于宽松,杠杆太高导致。

1992年

1992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南方讲话,彻底解决了姓资还是姓社的长期争论,并要求股市坚决大胆的试。随后一系列重要的股份制改革出台。

1992年2月,上交所开始逐渐放开交易的限制,被压抑了很久的老八股,开始报复性上涨,一天时间,延中实业股价大涨70%,飞乐涨了46%。

1992年5月交易限制完全放开,同时启用T+0制度,上证综指出现了大奇迹,5月21日一天,指数涨了一倍。但4天之后,就从1422点掉头向下,开始了漫长的下跌趋势。

1992年10月底,成立中国 *** ,央行副行长刘鸿儒,担任之一任 *** 主席。此时沪指已从1422点跌到了400点,深圳跌了一半,但到了11月底,又开始强力反弹,短短一个半月,又涨了一倍上去。

1992年全年上证综指产生了巨大的波动,但依旧上涨了167%,深成指也涨了140%。6成股票,都取得了正收益。像一些跟经济建设,强周期相关的公司,涨幅巨大,比如轻工机械,异型钢管,二纺机,这都涨了3倍。这一年总体来说,还是沪强深弱。

1992年中国经济全面回升,GDP 达到了14.2%,增速比上一年提高了4.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但同时伴随着通胀再次抬头,CPI和PPI分别又涨幅超过了6%,固定资产投资拉升到了44%,M1和M2货币供应量指标,直接拉升到了30%以上。

1993年

1993年,92年的经济过热一直延续,到了93年,政策开始全面收紧,而上证综合指数,在2月份突破了1500点,创下开市以来的新高1558点,随后开始震荡回落。

1993年7月中下旬,跌出了全年更低点,不到8月份,就跌去了近一半。这个1558点,也成为了一个标杆,直到1999年,才被重新突破。但是巧合的是,到了2008年10月,竟然又回到了1664点。

1993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叫做宝延并购,中国宝安宣布持有延中实业股票超过5%,接着万科收购申华,中国资本市场,掀开了收购上市公司的序幕。到了年底,监管也开始 *** ,纷纷出台利好。调降了交易佣金。但市场低迷,并未得到明显缓解

1993年的经济,当年的GDP达到13.9%,工业增加值20%,固定资产投资61.8%,CPI达到14.7%,PPI达到24%,M1和M2分别为38.8%和37.3%。

可以用四热,四高,四紧,一乱 形容1993年,四热指的是开发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集资热,四高,投资规模高,信贷投放高,货币发行高,物价上涨高。四紧是交通运输紧,能源紧,原材料紧,资金紧。一乱是金融秩序全面混乱。

1994年

1994年,中国股市的之一个全面熊市,24%的通胀率之下,引发了一场强烈的调控。股票市场也是从年初开始持续下跌。一开始还有将近900点,到了7月份,已经跌到325点了。随后一波政策 *** ,快速反抽竟然涨过了1000点,也就是说,上证综指一个多月涨了3倍上去。但随后再次下跌,此时我们又结束了T+0制度,改为了T+1,市场继续下跌到600多点,最后收尾。

1994年更大的基本面是 *** ,1、55亿元新股半年不上市,2、不征收股票 *** 所得税,3、公股,个人股,年内不并轨,4、上市公司不得乱配股。这些政策当时看是有效的,因为政策公布后,市场涨了一个9.9%。但很快又跌下来了。

1994年7月28日,市场恶化的程度,有点超出投资者的想象,用大家的话说就是跌麻了,一天时间,上证指数跌了8.4%,更低达到了325点,相比1558的高点,这次熊市,下跌长达17个月,跌去了80%。其中两波小反弹,也没有超过15%。

1994年7月底,市场再次释放3个利好:停发新股,对证券机构进行融资,吸引外资过来抄底。

这三大政策,让市场出现了久违的大涨,一天之内上证综指大涨33.5%,9月6日涨到破了1000点大关。由于炒作过于频繁,退回到了T+1交易,这个又给市场迅速降温。股市再次下跌。不过这一年更低的325点,成为了上证指数的铁底,以后再也没有跌破过这个位置。

94年的经济其实还是很热的,GDP达到13%,工业增加值18.8%,固定资产投资依旧在30%以上。但已经比93年的61%显著下降。不过通胀依旧没降下来,反而更高了,达到了24%,属于是恶性通胀了。

94年这一年宏观上还出了一个大事,就是财政分税制改革,中央基本把钱全拿走了,占比瞬间从不到30%,拉升到近60%,而地方一下就穷了。这一年是浦东大建设的一年,所以尽管市场暴跌暴涨,但浦东概念股,却表现不错,外高桥和浦东金桥,涨幅都不差。

1995年

1995年,最著名的是327国债事件,直接让 *** 叫停了国债期货交易,而这一事件,当时也被股市理解成为重大利好,因为想着,这些炒国债期货的钱,都会回流到股市当中,所以当时上证指数又是一天涨了31%,史称518井喷,但好景不长,井喷之后再度回落。

1995年,327国债事件,这一年股市开门黑,上证指数连续下跌了一个半月,跌幅达到了17%,紧接着监管再度叫停IPO,视为重大利好,到了2月股市开始反弹,但紧接着上演了著名的327 国债事件,他不是3月27日,而是92年(3)国债6月交收的国债期货合约代码。95年6月到期,按照规定,他的对付价格是按照票面利率加上保值补贴率计算,大体在每100元债券,到期对付132元。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告,国债将按照148.5元兑付,大大超出市场预期,空头判断彻底失误。于是中经开大比例买入,进行逼空,将价格推升到了151.98元,万国证券面临巨额亏损,他们决定殊死一搏,在收盘前8分钟开始大举反攻,通过透支卖出的方式,做空国债。从而打爆多头仓位。以最终实现盈利而告终。中经开则高兴的太早了,最终出现40亿巨亏。

上交所在晚上10点,发布紧急通告,说当天下午16点22分13秒之后的交易异常,宣判无效。这瞬间宣判了万国证券死刑,巨亏56亿的变成了万国证券他自己,该行为属于边打边改规则,市场公信力遭遇巨大的挑战。第二天上证综指暴跌。下跌5.2%。

327国债事件影响非常恶劣,后来,在5月17日干脆把国债期货给关了。相当于资本市场少了一大块业务,那么炒股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认为资金可能会回流股市。转过天来,5月18日 股市就迎来暴涨,上证综指向上跳空130点,成为中国股市更大的一个跳空缺口。在随后的3天,上证综合指数,累计上涨了54%。

这种行情,被称为是518井喷,那么既然是井喷,他就一定不可持续,随后5月22日,又传来了市场增发新股扩容的消息,结果5月23日,上证指数,当日暴跌16.4%。

1995年,从全年走势来看,市场整体跌幅在了13%,这一年的经济增速有了明显下行,95年GDP增长11%,较上一年下降了2%,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比上一年降低了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5%,也较94年有大幅的回落。CPI是17.1%,PPI是14.9%,虽然通胀再下行,但依旧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1996年

1996年,迎来了久违的宽松和降息,一路上涨到了9月,然后监管又开始出来给市场降温,史称12道金牌,要把牛市逼死的节奏。但股市依旧顶着这些利空,从年初的500多点涨到1200点,到了12月,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直接指出股市这种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结果指数因为这条消息,吃了两个跌停。这一年中国股市呈现出了典型的政策市特征,管不住的手,上下乱摸,让当年的市场很是受伤。

1996年市场进入了一个情绪化的牛市,涨到9月份的时候,其实已经变得全民亢奋,当时市场上弥漫着一个说法,叫做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

96年12月13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从这一天起,监管出台政策,实行了涨跌停板的制度,规定单只股票单日涨跌幅不得超过10%,结果宣布当天,上证指数大跌5.7%。

紧接着就是后面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12月16日,两市几乎全面跌停,有涨跌停制度之后,上证综合指数之一次跌幅达到了9.9%,第二天,继续这么跌,又跌了一个9.4%。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了近30%。随后证券报开始画风突变,说挤干股市泡沫,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一目的已经达到。然后又开始呼唤投资者的信心。

1996年股市涨了一整年,但是当时的经济其实是回落的,96年GDP增长9.9%,工业增加值12.5%,固定资产投资14.8%,消费品零售是20.1%都要比上一年弱。出口还出现了大幅下滑,只有1.5%差点就负增长,前两年可都是20-30%的增速。所以这么一个经济形势,你很难把他跟一个全年大牛市联系起来。96年惟一的两点就是通胀下来了CPI回到了8.3%,PPI只有2.9%,从此之后,我们就基本告别了两位数高通胀的威胁。

96年虽然经济不好,但是政策很松,利率出现了趋势性下行。利率从15%,降到了6%。这也极大地 *** 了投资的热情,股市尽管年底大跌,但是全年仍然是大涨的,沪指涨了65%,深指涨了226%,这一年也被作者称为价值投资的开始,家电,金融,农林牧渔,休闲服务,公用事业这些价值行业,全面领涨。但实话实说,当时这几个行业,其实也不能算是价值,可能看成成长更为合适。当年应该正是他们的行业景气度爆发期。

1996年香港即将回归,香港概念股表现出色,深圳近水楼台,涨幅前列的股票,基本是深圳市场。家电板块中最牛的是四川长虹,一年涨幅382%,他在96年发起了彩电价格战,当时感觉长虹好牛,他的大幅降价,甚至把国际品牌逼入了墙角。四川长虹的市场份额也大幅提升。但是今天你再返回头看,拥有了上帝视角之后,观点就完全不一样,四川长虹就是在作死,他带着全行业一起跳海。四川长虹的股价掀起了一波 *** ,但这波 *** 过后,就是近30年的衰退。

股市在经历过 三无概念,浦东概念,低价股革命,到了96年,终于迎来一波绩优股行情。10倍市盈率以内的低估值大蓝筹,表现更好。

感悟

讲完1996年,作者谈了几个感悟,

之一,每当市场喜欢用一些长期逻辑,来解释短期行情变化的时候,往往都是转折点,主要是一些短期业绩和估值已经不够用了。

第二,无论什么模型,无非变量就是两大类,1是分子端盈利增长,2是分母端利率变化,这都是短逻辑。但是当行情走向极致的时候,开始出现一些长逻辑的因素,比如什么新经济,新科技,长期现金流,通过这些东西,企图改变市场的估值预期。

第三,就是在行情顶部的时候,尽量不要着急推翻领涨板块的核心逻辑。这个不可能做得到。

第四,都知道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但现实往往是,别人恐惧的时候我更恐惧,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更贪婪。这就是人性。买入时候多想想他会跌到哪去,卖出之前多看看他能涨到哪去。但大多数人都做反了,买入之前,光想着吃肉,卖出之前,则光想着下跌。结果在市场更底部,交了枪。

1997年

1997年, 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香港回归,小平去世,以及亚洲金融危机, 但这一年,我们又是一个牛市,只是这个牛市先涨后跌,我们从900多点开盘,更高涨到了1500多点,随后印花税上调,股市迅速降温,从5月一直跌到年底,下跌了20%,但收尾的时候也有近1200点。

1997年,货币开始逐渐放松,股市也一路向上,但2月,伟人去世的消息震惊了市场,消息传出后,所有股票全都跌停开盘。上证指数也是跌停,下跌9.6%,但是低开高走,最终收盘的时候,上证综指还微微上涨了0.2%。这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知道,利空不反应,说明市场已经过热,这一波一直涨了3个月。

到5月份,才开始见顶,接近历史高点,随后组合拳,又开始给市场降温。增发新股的同时,上调印花税率。但市场也没有马上就跌,而是仍然在往上顶了几天,到了5月16日,国家继续给股市扩容,这下市场扛不住了,当天大跌7.2%。紧接着又出台严禁炒作的规定,再度下跌8.8%,到了7月初,也就是一个半月时间,上证指数已经跌去了近27%。

1997年底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汇率崩溃,东南亚乱做一团,但这时候上证指数,却逐渐企稳。进入了盘整回升阶段。

1997这一年的经济特征可圈可点,属于是高增长,低通胀,GDP是9.2%,社零和出口分别是10%和21%,CPI2.8%,PPI跌到0值以下,这些数据预示着中国经济,已经软着陆成功。通胀很低,央行就有进一步放松银根的空间。存贷款利率继续调降。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三年脱困的目标。以纺织行业为突破口,连续几年造成了大量的国企员工下岗再就业。

明天开始聊1998年以后。

今日热搜

  • 1菲方宣称不会离开仙宾礁 国防部回应
  • 2老板买到15盒香港月饼哭诉不发了
  • 38月份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4私企老板被指玩弄多名已婚女下属
  • 5哈尔滨一公司月薪3500元 *** 博士
  • 6女主播爱上“榜一大哥”转账735万
  • 7#德国为何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 8女子在男方婚礼时坠亡?不实
  • 9酒楼打包塑料袋一个10元 山东通报
  • 10二年级女生养蜗牛5个月生380只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