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有许多不平凡的女性
她们在不同的领域
追逐梦想、坚守信念
无私奉献、实力担当
她们让世界看见
中国女性力量
王亚平 · 梦想的力量 伴随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41岁的王亚平再度问鼎苍穹 她又多了很多“首个”标签 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 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2013年6月20日 她为全国6000余万名师生太空授课 在无数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许多孩子因此萌发了航天梦想 此次再度出征太空 王亚平和翟志刚、叶光富一起 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 又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航天事业是王亚平更大的梦想和热爱 在追梦飞天的路上 她数十年如一日地艰苦训练 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她说 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 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 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 作为年轻人 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在王亚平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 梦想的力量
张桂梅 · 奉献的力量 扎根茫茫滇西贫困山区40余年 创办全国之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半生坎坷、半生奉献 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 扛起1800多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 她身患多种疾病 十指贴满膏药 仍想着多为学生做点事 11万公里家访路 走进1600多名学生家中 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 张桂梅的事迹令人动容 不仅是因为她用责任照亮了山区女孩的前程 更在于塑造灵魂 传递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价值观 这是更深沉的爱 也是富有远见的情怀 一份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 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 让“女孩子读书改变三代人”的信仰 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在张桂梅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 奉献的力量
叶叔华 · 自信的力量 投身天文事业68载 她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 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是国际上著名的天文学家 也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 1951年 叶叔华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在此之前 徐家汇观象台还没有女性工作人员 1981年,叶叔华担任上海天文台台长 成为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 如今95岁高龄的她 依然会在每个工作日上午9点 来到上海天文台工作 在11月2日举办的 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 95岁的她进行全英文演讲 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 “如果你要获得什么 就必须努力去争取” 漫漫星路,上下求索 她的目光 从未离开过浩瀚星河 在叶叔华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 自信的力量
吴明珠 · 坚持的力量 有人说 夏天的灵魂就是那一口冰甜的西瓜 而中国人能自由吃到瓜 离不开一个人数十年的研究和奉献 她是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是新疆甜瓜品质改良的 创始人和奠基者 被誉为“西部瓜王” 吴明珠与袁隆平院士是同窗 21岁生日那天 她曾在日记本上满怀 *** 地写下: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就是你创造出来的一切 都能为人民服务” 25岁时 吴明珠向组织请求赴新疆支援建设 此后的几十年 她将所有 *** 岁月都留在了新疆 吐鲁番有“火洲”之称 在基层当技术员什么农活都得会干 吴明珠硬是把自己 磨练成了一个在高温天气下 仍能干农活的“农民” 她顶着风沙烈日 走遍了全地区300多个生产队 给吐鲁番的瓜建立了档案 在60多年的研究中 她培育出28个经国家审定的优质瓜种 把一生奉献给了“甜蜜的事业” 在吴明珠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 坚持的力量
李桓英 · 无悔的力量 她是一位医生 职业是与传染病斗争 当面对这群特殊的病人时 她不戴口罩 也 *** 防护服 而是与他们紧紧拉着手…… 她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麻风病曾让整个人类望而生畏 1958年 37岁的李桓英 瞒着同在美国生活的父母 放弃了优渥的生活 只身一人回到了祖国 在这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 她将全部精力投入 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 她长期近距离接触麻风病人 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法 救治了无数患者 硬生生把一个个与世隔绝的麻风寨 变成了幸福村 从37岁到100岁 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 她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李桓英说得最多的话是: “能治好患者的病 是我这一生更大的幸福 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在李桓英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无悔的力量
孟晚舟 · 信念的力量 9月25日晚 一袭红衣的孟晚舟走出机舱 那一刻注定将被载入史册 那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中国 *** 不懈努力的结果 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 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 2018年12月1日 在美国一手策划下 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 在没有违反任何加拿大法律的情况下 被加方无理拘押 在异国被非法拘押的1000多天里 每次出现在公开场合、媒体镜头中 孟晚舟都是优雅、得体、面带微笑的 因为她坚信 伟大的中国 *** 强大的祖国 14亿多中国人民 永远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回到祖国的土地 她深情地说 “有五星红旗的地方 就有信念的灯塔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在孟晚舟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 信念的力量
胡海岚 · 热爱的力量 9月30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 第24届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名单 浙江大学教授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 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 据统计 全球共有3.5亿人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仅中国就占了大约三分之一 胡海岚的工作促成了 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给3.5亿抑郁症患者 带去生活的希望 生物专业在很多人眼中枯燥深奥 但是在胡海岚眼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她毕业于北京大学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孤身在海外时 她靠着对生物的热爱坚持科研 学成后 她拒绝众多顶尖实验室的高薪邀请 毅然弃美回国 多年来专注投身科研工作 2019年 她获得第12届 IBRO-Kemali国际奖 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 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以外的科学家 《人民日报》评价她为“亚洲之一人” 在胡海岚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热爱的力量
张劲妮 · 坚韧的力量 最近 #医保谈判姐姐#张劲妮 和她的“灵魂砍价金句” 连续登上三次热搜 “希望你们再努力一下” “少些套路,数学题真的不难” “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纳入医保目录中的药品大多要经过这样的谈判 张劲妮的这次“灵魂砍价” 经过一个半小时漫长谈判 企业代表八次离席商谈 最终 每瓶价格从5万多降至3万多元 张劲妮“温柔又不失底气”的谈判风格 正如她的名字“劲妮” 网友评论 砍价姐姐一看就具有很好的谈判技巧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她技巧背后的初心和大爱 张劲妮“温柔又坚定”的谈判语气背后 是党和 *** 强大的支撑 正如她在谈判中所说: “国家医保局今年仍有勇气 开展医保谈判工作 我们体会到了人民健康至上的 非常大的决心” 在张劲妮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坚韧的力量
谷爱凌 · 青春的力量 12月11日 现世界排名之一的中国选手 18岁的谷爱凌 夺得2021/2022赛季自由式滑雪 U型场地世界杯美国铜山站冠军 这是她一周之内夺拿下的第二枚金牌 12月5日 她夺得滑雪世界杯美国斯蒂姆博特站冠军 同时也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比赛中 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动作的女子选手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 谷爱凌的母亲是北京人 从谷爱凌2岁开始 母亲每年都会带她回到中国 体验“老家”的风土人情 2019年6月 她在微博宣布放弃美国国籍 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运动员 谷爱凌从3岁开始练习滑雪 每个周末、节假日 她都会出现在滑雪场刻苦训练 正是因为这份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 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而对于在家门口举行的这届冰雪盛会 谷爱凌的目标也很明确 “参加北京冬奥会对我意义重大, 能代表中国参赛更是莫大的荣幸 我的目标就是夺冠!” 在谷爱凌身上 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 青春的力量
致敬每一个了不起的她!
来源/女性之声
编辑/肖睿 刘斌
审签/谢威
监制/席淑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