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国防大学」

在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有一支战争法教研团队。这个团队依托军队司法工作系,汇聚了一批战争法领域专家学者。几十年深耕细耘,几代人接力拼搏,以法为兵,矢志打赢,在强军伟业中奉献力量。

“砺剑”为“亮剑”,参与战争法规则国际博弈,用法理捍卫国家利益

“在讲台上,我是个教员,可以温文尔雅。但在国际场合讨论战争法条约,绝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事关国家利益,一个字也要据理力争。”从一开始,王海平教授就没打算跟那些外国同行“相谈甚欢”。“这不是我们个人见解的事……”在与团队分享交流经验时,他经常要说上这么一句。

王教授一直记得多年前参加“空战和导弹战手册”国际磋商的情景。初步接触手册草案就发现不少问题,个别军事强国意图将手册规则适用于外太空军事行动,甚至将其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显然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和我国的利益。对此,他从国际法原则规则,以及人类和平利用外空的目的宗旨等出发,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态度、发出中国声音,得到了多数代表的赞同,使项目组织者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

自那以后,“Dr.Wang”的犀利就出了名,他也本色不改,保持一贯的冷静理性和直言快语。有一年代表我军参加国际军事法和战争法年会,针对个别外国专家“中国通过维和行动搞军事扩张”的质疑,现场列举中国维和部队无违反联合国行为操守、违反宵禁规则等4项“零记录”,有力驳斥了“中国 *** ”错误观点。

▲ 王海平在国际研讨会发言

还有一次,各国代表讨论日内瓦第三公约评注案例,有人打着所谓“学术性”旗号搞片面选择,王海平站出来反驳道:“全面尊重历史事实,才能真正维护国际正义。美军在越南战争中的米莱大屠杀案,很典型,为什么不予以援引?关于对战俘实施生物实验有关条款的评注,不提及东京审判案例,难道不是一个失误吗?!”一席话让发难者“熄了火”。

国际交流活动也并非都火药味十足,同样是传播中国理念、表达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的另一阵地。王海平教授和团队成员也多次站上圣雷莫国际人道法学院的讲台,站在国防大学外军高级培训学员面前,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观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智慧以及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优良传统介绍给外军,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

事实证明,一个敢于捍卫立场观点的学者更能赢得敬意。王海平教授不仅担任了日内瓦第三公约评注撰写和评审专家,如今又收到了对第四公约进行评注修订的邀请。

数十年磨一剑,站上战争法研究新高地,投身改革强军新征程

王海平教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一支潜心耕耘在战争法领域的教研团队。

早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以俞正山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从无到有,开创了国内战争法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先河,把《武装冲突法》打造成国家级精品课程。刚退休不久的宋新平教授,主持编撰《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法分册》,弥补了我军在战争法研究领域基础资料的空白。

而如今,新生代的团队骨干已经在向着新领域、新空间、新样式战争法研究拓展。

胡世洪教授确信“有比较才有鉴别”,紧盯强敌对手,以战争法为刃,深度剖析“用兵”与“斗法”的策略机理,写下《武装冲突法视野下中国的大国责任》等专著。

朱雁新副教授“网瘾”很大,在国内研究几近空白的情况下,一步步构架起 *** 空间战争法研究体系,还作为军队专家参加了“中英”和“中欧” *** 安全对话。

薛茹副教授属于“海派”,一个女同志,而立之年顶着家庭、工作重重压力,远渡重洋到美国、荷兰访学。开阔的视野加上坚忍不拔的劲头,很快成长为海上军事行动法研究领域的新星。

还有研究武力使用法的孟晓泉、作战行为法的梁洁……

而作为团队领衔者的王海平教授,则把目光投向了天空,在空战法领域独树一帜。

“既要分兵守口,也要攥指成拳”。团队成员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融入职责使命,院校调整改革以来,完成战区级以上重要课题50余项,一批成果直接服务于军委决策和立法实践。

“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军事力量就应当跟进到哪里,相应的法律保障也必须延伸到哪里”。适应改革强军的新要求,近两年,王海平教授带着这支精英团队,一头扎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务中,取得诸多开创性成果,2020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 团队成员集中学习

造就更多“仗剑者”,倾心三尺讲台育人才,甘当桃李园中“孺子牛”

今年,王海平、胡世洪教授的课走上了领导管理与指挥培训班讲台。

实力的背后,永远是坚持与付出。

好课都是“磨”出来的。一堂专题课,不来来 *** 试讲几次、十几次,是呈现不到学员面前的。团队“自找苦吃”,在教研室、系、校区三级试讲前,自己先搞上几轮,任谁资格再老也不例外。那些通宵达旦伏案备课、桌子上一边是书籍一边是药瓶的情景,不是影视作品的渲染,是很多教员的真实写照。

更让王海平和团队成员惦念的,是怎么让战争法被一线部队、被基层官兵掌握运用,使一线指挥员在指挥决策中增强法治思维、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警惕和应对可能遇到的“法理难题”、“法律陷阱”、“规则冲突”。为此,他们积极回应部队需求,上雪域高原、登远洋舰艇,近三年来参与重大军事演训、开展战争法培训、提供法律保障咨询130余次。来自各个战区的一封封感谢信、一张张法律顾问(专家)聘书,是对这支团队的褒奖,更折射出他们以法为兵、矢志打赢的责任担当。王海平教授也被表彰为国防大学首批“教战研战”先进个人、全国“普法先进个人”。

编辑:蔡润晗

主管|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 主办|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值班编辑:李沛儒

邮箱:gfdxwx@163.com

今日热搜

  • 1上海中心千吨阻尼器摆幅肉眼可见
  • 2中秋期间我国可能出现极光活动
  • 3人民军队淬火成钢
  • 4靳东考上博士了
  • 5直播: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浦东
  • 6城管与大学生店员冲突被停职
  • 7直击14级台风贝碧嘉破坏力
  • 8天津某地污水直排海河?假
  • 9#电影祝你幸福#
  • 10特朗普打高尔夫一 *** 藏在灌木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