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能源价格稳定事关民生,事关经济平稳运行,社会都广泛关注”。
1月13日,国新办举行做好能源保供确保温暖过冬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1-11月,我国CPI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了约3%,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欧美,尤其是居民电价、气价总体保持稳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图片来源:国新办
连维良介绍,过去一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复杂严峻,价格大幅上涨。去年1-11月,美国、欧元区CPI中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27%和38%,其中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达到26.6%和56.5%,电力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到12.9%和36.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同样面对国际市场冲击,同样面对极端天气考验的情况下,实现了能源价格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
他指出,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进口大国,在严峻外部环境下,实现能源保供稳价,特别是稳价,十分不易。能够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把能源保供稳价作为系统工程,多措并举地推动落实。
在增加能源供给方面,大力推动释放先进产能,提高能源生产能力。支持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负荷生产,增加有效供应。加强运输协调,做好产运需衔接。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图片来源:国新办
在完善价格机制方面创新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明确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合理调整煤电上网电价区间范围。坚持保障民生,居民用电严格执行 *** 定价,管道气覆盖范围内的居民用气执行门站价格政策。
连维良表示,签订中长期合同是对冲价格波动影响的重要措施。我国鼓励国内企业早签多签进口长协,提前锁定进口资源。全面提升国内长协的签约履约率,能源中长期合同已经成为保供稳价的“压舱石”。
他表示,各类能源企业克服困难,努力增产增供。 *** 尽力帮助能源企业疏解困难,通过中长期合同控制成本,通过落实价格政策合理疏导成本,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一些企业的阶段性经营困难,为能源保供稳价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