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嵩明全国人大代表蒲长文随云南代表团前往北京,参加3月5日开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23年1月15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之一次会议上,嵩明县的新农人蒲长文,当选为云南省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名农民代表。在蒲长文看来,“全国人大代表”不止是一种政治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为开好本次大会,蒲长 *** 了充分的准备,半个月以来,他查阅资料,收集材料,走村入户,上山下田,广泛调研,向社区居委会、农户、村民各群体广泛了解社情民意,为自己在全国人大会上的建言献策,做着最后的准备。
全国人大代表蒲长文:“我重点关注三方面的事,一是农村及集体经济合作社如何发展,二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农业现代化问题。”
蒲长文,1974年2月生人,2007年5月参加工作,2004年6月加入中国 *** ,嵩明县十七届人大代表,曾任嵩阳街道山脚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现任嵩明麦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扎根农业一线20年,他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热爱的土地,坚守农业、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着农业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这一颗颗小小的生菜,既是蒲长文种植经验的结晶,更是他带动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蒲长文的家乡嵩明麦冲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当时人均纯收入不超过250元。因此,他更大的心愿就是用自己所学的生菜种植技术,帮村民不断提高生菜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生产效益,并最终带领村民们增收致富。2001年,蒲长文合作创建嵩明伟诚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生菜的种植技术指导和推广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仅山脚社区麦冲村生菜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5%,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是十年前的30倍,彻底改变了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
大棚里的生菜绿意盎然,在阳光的滋养下生机勃勃。这是蒲长文打造的“嵩明生菜”品牌在茁壮成长;这是农户心中脱贫致富的希望在生根发芽。如今,嵩明、寻甸有超过870户农户在种植蔬菜,年产5000多吨新鲜蔬菜远销国内外,每年为种植户们增收600多万元,带领10多个贫困村近2000多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全国人大代表蒲长文:“嵩明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该从土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技术科技化,市场品牌化方面努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句话让蒲长文倍受鼓舞,在他看来,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就必须要进行资源统筹,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共同把脉产业发展。思路决定方向,行动验证结果。为此,蒲长文专程邀请了省市县农业专家成立了“专家小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企业(市场)+合作社+基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同时,还依托村庄集中建成标准的农业产业基地3万多亩,引入羊圈坡矮化苹果、无土栽培番茄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采用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村民参与项目建设,助力村民增收。目前,美国红枫、矮化苹果、无土番茄、高端金丝皇菊食用菊花种植已成规模,实现了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蒲长文在这片自己深爱的土地上,埋下了希望的种子,滴下了辛勤的汗水,孕育出乡村振兴的梦想。带着梦想他,前往北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他想通过这样的盛会,让自己的梦想长成参天大树,同时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云南的发展,看到嵩明的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蒲长文:“这一次我能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我会抓住这个机会宣传云南,宣传嵩明更多的农特产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嵩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