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每日热点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委6月7日联合发布《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多次提及氢能
明确至2028年,船舶运力结构将显著改善;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将持续推进;重点区域老旧机车将基本淘汰,实现新能源机车规模化替代;邮件快件智能安检设备将广泛应用,寄递领域安检能力将大幅提升;北斗终端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将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将进一步下降。
《方案》主要包括五项安排:1. 实施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行动,鼓励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2. 科学制定计划,适度超前建设公路沿线新能源车辆配套设施,包括探索超充站、换电站、加氢站的建设。3. 鼓励企业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无人配送车,提高邮件快件中转效率。4.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以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及动力电池的更新。5. 借助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工具的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交通运输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支持。
《方案》详细讨论了老旧运营柴油货车、营运船舶及老旧机车淘汰更新、标准提升等内容,同时多次提及了氢能。此外,《方案》还指出应加快液化天然气(LNG)、醇、氢、氨等燃料动力船型的研发;采用大功率动力电池、新一代柴油机、内电双源、氢动力系统、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等技术以推动老旧内燃机车更新升级。
除此之外,《方案》还表示应鼓励动力电池充电、氢燃料及替代燃料加注等配套工程建设,探索新能源机车运用、维护、检修及配套工程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机车全寿命周期运用体系。
另一方面,湖南省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及布局方案预计近期将出台。
国家发改委网站: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方案》明确,到2025年末,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提升至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的产能需实施技术改造或淘汰。期间,通过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及用能设备更新,预计形成节能量约5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00万吨。
至2030年末,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中绿电、绿氢消费占比将明显提升,实现合成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显著成果。
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信息,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方案》明确,到2025年末,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期间,通过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及用能设备更新,预计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至2030年末,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实现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果。
同日发布的还有《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在氢能方面,加快技术创新。加大氢能、电能煅烧水泥熟料和水泥熟料新型循环悬浮煅烧等技术攻关力度。
《炼 *** 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常减压、催化裂化、重整、焦化、加氢等炼油核心工艺换热 *** 集成。开展用氢精细化管理,推进供氢单元优化、加氢装置管理和氢气轻烃回收耦合,提高氢气利用效率和配置水平。
在近期的希腊国际海事展览会中,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七〇八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全球更大型氨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PCTC)等五款精品船型分别获得国际知名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证书(AiP),成功取得市场准入资格。
引人注目的全球更大18万立方米级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液氢运输船、全球更大12800车氨双燃料动力超大型PCTC以及全球更大15万立方米级大型乙烷运输船(ULEC)等新船型在希腊海事展上亮相。
全球更大18万立方米级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液氢运输船由七〇八所专为液氢大批量跨境贸易开发,获得法国船级社(BV)颁发的AiP证书。该船总长315米,型宽54米,采用双层真空球罐,蒸发率控制在0.1%,单个球罐容积达4.5万方;采用柴油或LNG双燃料主机推进,燃料舱位于艏部区域;机舱区域配置质子交换膜型(PERM)燃料电池,蒸发氢供PERM型燃料电池发电;另配2台柴油/LNG双燃料发电机满足装卸货配电需求。
另一款备受关注的是全球更大12800车氨双燃料动力汽车运输船。该船由七〇八所针对商品汽车运输需求开发,是新一代环保型汽车滚装船,为全球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提供高效运输解决方案,此次获得了英国劳氏船级社(LR)颁发的AiP。该船可装载12800辆标准车,采用先进的绿氨燃料动力系统,融合太阳能、电池等多种能源,较燃油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89%。
七〇八所研发的32万载重吨马六甲更大氨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获得BV颁发的AIP证书。该船长339米,船宽62米,采用单机单桨推进,配备氨双燃料主机,满足无限航区要求。氨燃料舱为半冷半压式,主甲板设2个碳锰钢C型独立液罐,每个舱容约6000立方米,续航可达18000海里,适合中国-中东航线往返航程。
此外,七〇八所研发的36万载重吨氨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VLOC)也获得了LR颁发的AiP证书。
业内专家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行业“以奖代补”政策需待完善
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蔡仕荆表示,从可持续运营角度看,现行奖补实施效率较低,不利于激发企业积极性,且各地奖励标准差异较大,如广东与北京、上海在单车补贴上差距可达50万元,这可能导致部分车辆推广受阻。他建议,引导金融支持和国资企业参与,由国资等平台垫资,减轻企业前期压力,从而推动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快实现规模化发展。
中和新兴能源科技研究院院长、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杨军表示,产业尚未进入成熟期,仍需政策支持。第二轮政策应吸取之一轮示范经验教训,目标更明确。
上海银行为“风光储氢”绿色企业提供金融助力
6月6日,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碳博会”现场,上海银行举行了“绿树城银”专项活动,新升级的“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助力“风光储氢”企业。活动现场,上海银行发布了“绿色金融+”服务方案的3.0版本。升级的服务方案旨在将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园区金融、供应链金融深度融合,更好地支撑绿色低碳产业及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远景能源、天合光能、上海晶澳、唐锋能源、美克生能源、亿可能源等“风光储氢”领域的优秀企业与上海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见证方案的发布。
“北京亦庄”微信公众: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已完成竣工验收
项目包含生产厂房、测试车间、研发中心兼办公楼等七个单体建筑,主要从事丰田技术为主导的氢燃料电池堆和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按照计划,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将会在今年7月投产。项目完成初期产能爬坡后,预计年产能力可达到5000台—1万台燃料电池系统及电堆,达产后工业产值预计为30亿元-50亿元。同时,项目二期预计在2026年启动,有望实现产能翻番。
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5吨/天氢液化器已顺利抵达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标志着我国在氢液化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该设备由中国科学院研发,中山低温院负责引进及后续的落地示范工作。该液氢产品的技术指标达到航天发射场液氢推进剂验收标准(GJB 5405-2005),其中氢气液化率高达5.17吨/天,液化系统能效比达12.98kWh/kg液氢,均显著优于目前国内引进的更大液化能力系统——2.5吨/天氢液化器。
石化机械: 公司作为主力承担了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输氢用高频焊管制造工艺研究及应用》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询问:乌兰察布输氢管道项目的招标方为中石化新星(内蒙古)西氢东送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日在招投标环节,项目公开予以选拔,多方参战。最后,仅有“中石化国家石化项目风险评估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功中标,中标金额为295万元。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地区的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管道全长约1145km,管径为DN457、DN610。请问贵公司对此有何看法?
石化机械(000852.SZ)6月7日回应投资者称,公司主导执行了中石化科技攻关项目《输氢用高频焊管制造工艺研究及应用》,开发了L245、L360和L415等多个钢级的DN457和DN610输氢用高频焊管,可满足乌兰察布输氢管道工程的所有钢管需求。目前,公司正在跟进项目进展,配合项目技术评审,准备管材投标。
新天绿能: 公司正在积极规划布局新能源制绿氢及绿氢制绿氨、绿色甲醇、合成生物蛋白等制氢及氢能利用项目。
法国石油和天然气巨头 TotalEnergies 道达尔能源公司与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签署绿氢输送协议,将自2030年起每年向道达尔的北欧炼油厂供应7万吨绿氢
两家公司预计,这将是实现TotalEnergies石油和天然气业务净排放量减少40%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双方还签订了电力采购协议,TotalEnergies将从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太阳能项目中为空气产品公司提供150兆瓦的电能。未来,双方还将探讨在英国、波兰和法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机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