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开学季,各大高校正在进行新生军训。队列、军体拳、定向越野、行军拉练等科目训练密集进行,飒爽英姿彰显着青春风采。但社交媒体上也有一些叫苦和质疑的声音,认为今天的军训是“没苦硬吃”。

谈及军训的设立,就不得不谈到一段屈辱历史,即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 *** 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惨痛一役,唤醒了“举国大梦”,彼时舆论场上的诸多省思中,“重文轻武”的教育积弊被认为是重要一条。有识之士纷纷倡导提高国人身体素质,对国民进行一定军事训练。从那以后,中国的校园中便有了“一二一”的口令声。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的《兵役法》之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大学生、中学生要进行军事训练,其后的《教育法》等也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可以说,军训不仅源于传统,更于法有据,容不得讨价还价,搞什么“自愿参与”。

而这一点,其实并非“中国特色”。美国针对青壮年人群同样专门制定了有关军训的法规,500多所地方院校设立了531个后备军官训练团,编配教官和管理人员近7000名,由国防部统一领导,专门负责在校学生的军事训练。英国国防部资助了学生联合军训团(CCF)项目,自1948年创建以来已在英国400多所中学设立分支,每周都会组织队员进行1至2次军事训练。被网友戏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组织少年从10岁开始接受军事训练,以便顺利过渡到高年级的军训必修课。可见,无论在那个国家,军训都被视作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军训之苦,绝非“没苦硬吃”,而是意义深远。从个体成长的角度看,军训有助于“磨砺其精神、强健其体魄”。站军姿、踢正步等训练看似枯燥乏味,但其实是与人的惰性对抗,同时承载着对纪律性、抗压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要求。以汗水去去“公主病”“巨婴症”,阵痛过后是成长成熟。再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中国虽然早已不再积贫积弱,但必须居安思危,时刻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年青一代通过军训这堂“开学之一课”强化忧患意识,也是在筑牢整个国家的安全堤坝。

今天进行军训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当然,一些“吐槽”之声也反映出有的军训安排不尽科学。比如,内容和形式僵化落伍,让年轻人提不起兴趣。这个意义上,相关方面也要积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通过科学安排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军训理论课能不能结合最新的国际形势变化和军事发展前沿?军训实操课能不能结合院校特征,让专业特色融入其中?

军训是体能的挑战,更是心灵的洗礼。端正态度,妥善安排,期待莘莘学子从此迈开青春的“正步”。

今日热搜

  • 1台风侵袭 骑车人被迫弃车抱树
  • 2曾志伟港姐决赛被问月饼事件
  • 3这波中秋氛围感已拉满
  • 4女子回家看到脚印 调监控被吓坏
  • 5特朗普公然宣称憎恨泰勒斯威夫特
  • 687元一晚酒店台风期间涨至600元
  • 72024央视中秋晚会阵容
  • 8官方辟谣“包头发生管道爆炸”
  • 9上海中心千吨阻尼器摆幅肉眼可见
  • 10贝碧嘉离开上海进入江苏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