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1:选手挑战“垂直马拉松”。

图说2:美国纽约帝国大厦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婉迪

坐标北京CBD,330米高,2041级台阶。近日一场“垂直马拉松”(简称“垂马”)在82层高的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吸引逾千名运动爱好者用脚步丈量城市高度。自2013年起,这一活动已举办7届。事实上,在摩天大楼里爬楼梯的“垂马”运动在欧美国家已流行多年,尤其受到热爱运动的潮人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一种大都市特有的时尚生活方式。在“垂马”发源地美国,虽然游客可以在不到1分钟内乘坐电梯到达纽约帝国大厦的楼顶,而最快的跑步者可在10分钟内跑到86层。一些用时超短的选手被人们称为“人体火箭”。

从帝国大厦到风靡全球

“垂直马拉松”,也被称为“大楼登高赛”。顾名思义,就是参赛选手在摩天大楼中以奔跑的方式攀登楼梯,用时最少者获得胜利。这项运动发源于美国,1978年,在美国纽约著名的摩天大楼——320米高的帝国大厦举办的“帝国大厦登高赛”,就是摩天大楼“垂马”的鼻祖。比赛选手们要在短时间内攀爬86层楼的1576级台阶,这项赛事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登高比赛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在美国,除了帝国大厦之外,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厦、洛杉矶的美国银行大厦等,都举行过此类赛事。

一年一度的帝国大厦登楼比赛每年都吸引大批世界各地的“垂马”高手。年龄更大的选手80多岁,最小的20岁左右。今年第46届比赛将于10月9日开赛,目前正处于选手招募阶段。在2022年举行的第44届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垂马”比赛中,来自20多个国家的374名选手报名参加比赛。比赛路线是从底层大堂一直到86层观景台,垂直高度320米。此前的第42届帝国大厦“垂马”比赛中,男女组年度冠军分别是波兰的洛博津斯基和澳大利亚的沃尔沙姆,成绩分别为10分05秒和12分18秒。

根据帝国大厦官网的统计数据,帝国大厦“垂马”男子历史更好成绩是2003年由澳大利亚人保罗·克雷克创造的9分33秒,女子更好成绩是由奥地利人安德丽亚·梅尔在2006年创造的11分23秒。澳大利亚的沃尔沙姆从2007年开始,10年内参加了9届帝国大厦“垂马”比赛,其中,2013年至2019年是七连冠,成为自1978年以来帝国大厦“垂马”比赛夺冠次数最多的女选手。

既有娱乐性又有商业价值

在大楼里举行的“垂马”有一个优点,就是不受时间、季节和天气的影响,无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都不影响比赛举行。因此,世界很多著名城市的高楼也都举行过这类比赛,如阿联酋迪拜的朱美拉阿联酋塔、英国伦敦的42大厦、法国巴黎的之一观光大厦、澳大利亚悉尼的悉尼塔,中国的上海中心大厦等。

相比于传统的马拉松比赛,“垂直马拉松”有很多传统马拉松不具备的亮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娱乐性质和商业价值。该比赛的场地一般选在大城市的知名摩天大楼,参加这样的比赛不仅可以打卡地标建筑,也可以给人以难忘的体验。比赛的终点往往是大楼的观景平台,最终完成比赛后登高望远、饱览美景的时刻,是其他体育比赛所不具备的体验。

在比赛中,“垂马”因场地特殊,让选手有很多独特的体验。首先是在爬升的过程中,随着楼层的级级升高,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心理 *** ;其次,楼梯间的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参赛者会更加集中,距离也比一般的跑步比赛更接近,在跑步攀登的过程中,有着更热烈的竞争气氛。

拥有摩天大楼的城市往往人口密度高、旅游资源丰富,而地标大楼则可以吸引公众和媒体的注意力。在这些大楼举办比赛,是一种宣传城市文化的很好方式,也像传统体育比赛一样可以带动周边的住宿、餐饮、旅游业和体育用品的消费。

防范各种安全隐患

“垂马”比赛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在于其很好地结合了都市生活与体育比赛,也在于其在强身健体方面的高效。“垂直马拉松”世界巡回赛官网的资料显示,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能量消耗的80%来自于攀登所消耗的能量,走上坡路比平地上相同的运动可以消耗多几倍的卡路里,因此上坡步行、楼梯攀爬是最理想的减肥 *** 之一。

尽管此类运动在能量消耗上确实更有效,但也存在安全隐患。帝国大厦举办的之一次“垂马”比赛,只接受国际级别的马拉松选手参与,说明这项比赛对参赛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尤其对心肺功能是很大的考验。如今此类比赛的平民化固然有增强大众体质的益处,但也存在健康方面的隐患。

首先,这项比赛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有心血管疾病或恐高症的人不宜参加。这种运动很容易造成扭伤、关节炎、肌腱炎等问题。其次,如果参赛者在赛前热身、比赛前后的关节护理上缺乏基本知识和专业支持,就有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此外,一些高楼大厦的楼梯间以密闭空间居多,一般来说空气流动性不佳,因此相对宽敞、通风状况良好的楼梯间,更适合举办这样的比赛。

为保证安全,不少“垂马”比赛会采取一些安全保障措施,比如提前对报名者进行健康状况的评估;为保证楼梯间的流量不过大,采用分批次起跑的方式;比赛期间楼梯间会额外开启气窗;安排医疗人员在楼梯间待命,以应对可能产生的突发状况;在固定楼层,也会设类似传统马拉松比赛的水站和休息区。▲#深度好文计划#

今日热搜

  • 1台风侵袭 骑车人被迫弃车抱树
  • 2曾志伟港姐决赛被问月饼事件
  • 3这波中秋氛围感已拉满
  • 4女子回家看到脚印 调监控被吓坏
  • 5特朗普公然宣称憎恨泰勒斯威夫特
  • 6复旦大学“驴背诗思”雕塑被吹倒
  • 787元一晚酒店台风期间涨至600元
  • 8台风天有人掉下楼?事发地非上海
  • 9靳东考上博士了
  • 10贝碧嘉离开上海进入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