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弘扬女排精神 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为中华崛起而拼搏。回溯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上勇夺首个世界冠军,随后更创下了“五连冠”的辉煌纪录,成为世界排球史上首支连续五次夺冠的队伍。在那个时代,国门初启,中国女排以无畏的拼搏精神攀登至巅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能行”的坚定信念。“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激发了无数人的共鸣,汇聚起奋发向前的强大力量。
进入新时代,女排精神依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激励着人们在追梦路上不断奋进。女排精神,应时而生,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紧密相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体育健儿在赛场上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不畏艰难,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当决胜局的最后一个球落地,中国女排以总比分3:2险胜日本队,七战七捷,为中国“三大球”项目夺得首个世界冠军。这座沉甸甸的奖杯,不仅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翻开崭新篇章,更以昂扬的斗志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能行”的自信。17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喜讯,并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自1981年11月16日起,中国女排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七战七胜的辉煌战绩荣膺冠军。随后,在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1986年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中国女排顶住重重压力,再接再厉、不屈不挠,连续夺得世界冠军。1986年,中国女排在困境中出征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以8战8胜的卓越战绩第五次蝉联冠军,再次证明了女排精神的伟大力量。经过重新文本: 在世界体育史上,中国女排创下了辉煌的“五连冠”传奇。那个时期,万人空巷观看女排比赛成为了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女排姑娘们因此成为了时代的偶像,各行各业纷纷掀起向女排学习的热潮,催生了“女排精神”的诞生。这一史无前例的“五连冠”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国家形象,更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坚定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 “女排精神”是几代中国排球人历经磨难、不断探索、共同缔造的宝贵结晶。始建于1972年的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作为中国女排最早的集训基地,见证了她们赢得五连冠的感人历程。当时突击建造的竹棚馆地面是三合土的,队员们训练后要到医务室清洗伤口,把沙子夹出来。虽然如今这座50多年前的竹棚馆已不复存在,但老一辈排球人仍然铭记着墙上张贴的口号:“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不怕千般苦,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
几十年来,中国女排经历了成功与挫折的交替,但她们始终保持着胜不骄、败不馁的坚韧精神。在逆境中坚守,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女排精神不仅包含了胜利带给我们的 *** 和感动,更包含了失败教给我们的坚韧和不屈。这种精神具有穿透时代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拼搏奋进的人。 在万众拼搏奋进的时代背景下,一枚金牌的意义远不止于荣誉和成就,它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信念。中国女排用她们的汗水和努力,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力量,成为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典范。经过深思熟虑写内容:
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体育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这16个字——“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凝聚了女排精神的精髓。女排精神的穿透力和辐射力,不受时空限制,其深远影响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更应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将其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首先,我们要坚持“祖国至上”的原则,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深刻认识团结的重要性,坚持“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汇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还要坚持“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 最后,我们要坚持“永不言败”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勇往直前、攻坚克难。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女排#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