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科学报》记者 韩扬眉

黄河上游

坐落着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刘家峡水电站

其主体构筑物为我国建造的

首座超百米的混凝土高坝

鲜有人知道的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有一群中国计算数学家

夜以继日为大坝设计和建造而奋战

助推水电站如期完工

他们还从大坝计算中获得启示

独立于西方创立了有限元 *** 数学理论

开创了科学与工程计算 *** 和理论的新领域

时间回到1958年

国家重大工程百万千瓦级刘家峡水电站开工

关于如何建造主体构筑物超百米的

大型混凝土坝

建设者们几乎毫无经验

大坝工程进展缓慢

甚至在1961年一度停工

1963年2月

农历新年刚过

刘家峡大坝设计组副组长朱昭钧

风尘仆仆地来到北京“求助”

希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三室

(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的前身

以下简称三室)

帮助解决大坝应力计算问题

上世纪60年代初

为响应“向科学进军”的号召

中国科学院提出“任务带学科”科研模式

即以完成国家重大需求任务为目标

开展系统研究

解决国家发展中遇到的科学问题

精确计算大坝应力场

成了三室全体科研人员的主要任务

▲冯康。

在冯康(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筹划下

“水坝计算”小组依据三个 *** 分成三支小队

三个 *** 分别是

变分法、积分守恒法、去掉坝体基础法

在分组之前

冯康推荐了一篇文章和一本书:

普拉格、辛格1947年发表在

美国《应用数学季刊》的论文

以及福赛思、沃索合著的

《偏微分方程的差分 *** 》

后来他们才意识到

“冯先生实际是在播撒有限元 *** 的种子”

当时刚20岁出头的崔俊芝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积分守恒法”小队

该 *** 从平衡方程出发

把应力与应变关系带进拉梅方程进行计算

经过一段时间复杂而又艰难的计算

该小队在1964年春节前为刘家峡大坝计算出应力场

不过坝踵和坝趾附近的误差仍然较大

应力场的精度还不够

后来,崔俊芝全力以赴编写了

我国之一个平面弹性问题有限元 *** 计算程序

顺利计算出令设计者满意的应力场

那个年代

科研人员编写程序十分困难

崔俊芝回忆

当时我国两台最早的计算机——

代号为“103”“104”相继诞生不久

他需要在字长39位、容量4K、

运算速度每秒一万次、

内存仅2048个全字长磁芯体的“104”机上

求解超过1000个未知数的离散方程

崔俊芝不舍昼夜地奋战

利用自主编写的有限元程序

终于计算出了十多组方案

及其工况作用下的应力场

朱昭钧对计算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了很高评价

1966年10月

刘家峡工程成功截流

中央发出明码电报

表彰科研人员为刘家峡工程作出的突出贡献

▲冯康(左)与崔俊芝(右)。

在计算数学家们看来

作为计算数学团队的实际学术指导和领路人

冯康让有限元的“种子”

从刘家峡大坝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成为世界级学术成果

1965年,冯康在《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上

发表了论文《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

这是一套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数值算法

也是著名的有限元 ***

几乎在同一时期,西方也有了这一概念

1960年

美国教授克劳夫之一次正式提出了有限元 ***

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鲜有交流

中国数学家难以了解有限元 *** 的发展前沿

崔俊芝解释

西方的有限元 ***

是作为结构工程的分析 *** 提出的

而在中国是从数学发展而来

中国和西方沿着不同的方向独立发展出有限元 ***

《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

既是冯康的传世之作

也是中国学者独立于西方

创立有限元 *** 理论的标志

▲冯康发表的论文《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英文版)。

改革开放后

冯康的论文被译成英文并为世界知晓

原美国总统科学顾问、

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研究所所长拉克斯特别指出

冯康“独立于西方国家在应用数学方面的发展

创造了有限元 *** 理论……

在 *** 的实现及理论基础的创立两方面

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曾在1998年指出

“中国近代数学

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有三个

陈省身的示性类、华罗庚的多复变函数、

冯康的有限元计算”

今天

有限元 *** 已成为

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核心技术之一

基于有限元 *** 的软件

已经成为辅助现代工程和装备研发的主要软件

桥隧大坝、飞机船舶、手机芯片……

一个个复杂事物的诞生

都离不开有限元 *** 的支撑

面对国家新的需求

年轻一代从冯康及刘家峡计算的故事中

汲取着强劲的精神动力

踏上了一条新路——

构建新一代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

CAX基础工业软件的数学内核

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我国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这并不是一条坦途

但在新一代年轻人看来

路虽远,行则将至

事虽难,做则必成

《中国科学报》明日(9月13日)刊发全文:

《独创“有限元” 开启无限可能》

今日热搜

  • 1台风贝碧嘉逼近 上海现紫红色天空
  • 24-2!孙颖莎击败王艺迪夺冠
  • 3人民军队淬火成钢
  • 4非法滞留的菲海警船是这样撤走的
  • 5林诗栋4比0邱党夺得男单冠军
  • 6港星徐少强去世 曾出演武状元苏乞儿
  • 7江苏省教育厅:必要时果断停课
  • 8天津某地污水直排海河?假
  • 9中国球迷严正 *** WTT世界乒联致歉
  • 10百万粉丝网红“小小努力生活”被抓
  • 标签列表